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2)
再来说说这被贼人偷走的物件,因为多少年都没人摸没人碰的,一直压箱底,所以被偷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丢失。
那是一把月琴和一轴山水画,据我爷爷说,月琴是慈禧太后赏赐的,装月琴的盒子里还有一道圣旨。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2)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2)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2)老宅子西屋里有放置杂物的板柜、盛放被褥衣服的木箱,还有其他一些有年头的家具陈设,盗贼肯定是昨天就惦记上我家卖猪的那八百块钱,暗中监视着这家主人的行踪,“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在确定家里只剩下小孩后,潜入西屋行窃。
经过一番翻箱倒柜,并没有找到现金,俗话说“贼不空手”,箱子里的铺衬套子衣服被褥自然是不值钱的,掂量着月琴和卷轴画或许还能去古董黑市上换几个钱,于是把我家仅存的几样镇宅之宝给偷去了。
本来打算偷卖猪钱的毛贼并不知道,这月琴可不是普通的月琴,月琴匣子里可有一道圣旨,月琴本身是高档红木所制,价值不菲,而且它见证了我的曾祖父崎岖坎坷又荡气回肠的戏曲生涯,圣旨则有文物考古价值;那卷轴山水画也不是市面上随便能买到的普通山水画,是清末指画大家王世诚先生(本名立基,字世诚,号存轩)的真迹,在如今的收藏界,价值连城,无法用金钱衡量其价值。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2)这话还得从清朝末年说起,万粮张村当时属于乐陵,村里有戏班子,角色分工明确,锣鼓伴奏乐器齐全,是当时十分有名的东路梆子演出戏班,备受业内赞誉,被称作“王家班”,当时的班主就是我的曾祖父,东路梆子也叫“山东吼”,是山东省较为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曲调铿锵有力,演唱起来大气磅礴,通常演绎“大戏”,也就是表现帝王将相大是大非的剧目,比如《高平关》、《国公图》、《下南唐》、《临潼关》、《斩黄袍》、《打金銮》等,也有其他反应爱国和民族英雄以及民间生活和神话爱情的剧目。
1904年,慈禧太后庆贺七十大寿,清政府筹办“万寿庆典”,铺张扬厉,劳民伤财。全国上下知名的戏班子都应征给老佛爷献礼,其中就有曾祖父所率领的东路梆子“王家班”,以其特有的曲调风格和演唱技巧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进入颐和园给慈禧太后表演,据他们回来后给村里人们讲,远远地看七十岁的慈禧太后,和四十来岁的妇女差不多,保养得特别好,举手投足见,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气势,演出结束后赏赐了两大车东西,有上等的演奏乐器、精美的陶瓷茶具、苏杭的高档绸缎、还有一些化妆用具,还郑重地用圣旨的形式给王家班封了名号。我曾祖父分得了一把月琴、一副小镲、一套西洋穿衣镜还有一套鼓花陶瓷盖碗儿茶具,并且保存了那道圣旨。
如今这月琴和圣旨都没有了,小镲还在我手里,因为没有字迹,所以与普通镲没有区别,给小孩儿们敲着玩儿,西洋穿衣镜还在爷爷房间里挂着,那套茶具已经被奶奶卖给收老古瓷的了。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