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入门》09|健康人格
以下为书中内容的摘抄及一点感想(如果有的话):
1.人格经验按照中国人的分类方式,其实可以分为做人与做事。
2.关系层面其实也是如此,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与人交往,做出何种努力都会有人喜欢你,也都会有人不喜欢你。
3.作家林清玄说,当你与他人打交道感到自卑和不自在的时候,就默念五字咒语“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是人”这五个字就包含了“人都是不完美的”意思。
4.母亲之所以会成为孩子心理问题之源,主要是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孩子需要的满足往往是母亲提供的;二是社会对孩子的要求通常也是由母亲来执行的。
5.现在心理咨询有一个不好的倾向:认为父母是孩子问题的罪魁祸首,把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归咎于父母。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做得多、错得多”的思想,父母为孩子付出得多,所以也就错得多。
我愿意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做好家长,所有的母亲都希望做好母亲。每个人都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父母(特别是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没有能够完美地爱自己的孩子而已。
(这段话是有理的)
6.溺爱的教养方式只是满足孩子需求,对孩子并没有要求。家长一方面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提出一些其力所能及的要求,这样的教养方式其实就是权威型教养方式。
7.有些学校的高考模拟考试的难度设置也是有问题的。有不少学校把3月份的一模考试难度设定在与高考大致相当;4月份的难度则设定得高一些,他们觉得这样做能发现问题,避免学生骄傲;5月份的难度就低一些,希望学生们都考得好一点,增强学生的信心。其实这大可不必,作为模拟考试,它应当始终保持一个难度水平,这样学生可以从三次考试的成绩上升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8.你向孩子表达希望的时候,应该先肯定孩子然后再来表达对他的希望,这样就可以避免他把你的希望理解为对他的否定。例如,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说:“小孩子活泼一些挺好,但如果你在必要的时候让自己保持安静就更好了。”
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