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十八了,该充值自己的独立能力了!
一眨眼,大三开始了。我仿佛还没回过神,就已经完成了新生开学的迎新工作和一系列有关学生会及团委的工作。
应学院团委的要求,早在暑假我们就建立了新生群,方便新生以及家长咨询相关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我是群主的原因,收到的消息特别多,一个问题回答好几遍,于是整理了新生普遍会问的一些问题放在手机便签里并用在群内以群公告的方式发布。可是就算是这样,我却依然经常在“午夜时分”,会收到新生家长的消息,是的,没错,是新生家长的信息“学校的床是多大的呀?要不要用床帘?桌子可不可以放的下台式电脑······
其实家长们问的问题我在群内聊天以及群公告都发布过,但是介于是毕竟是长辈,所以我依然会认真的回复,毕竟九零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上大学父母担心我是可以理解的。
那段时间,手机QQ的声音对我来说就像“午夜凶铃”一般可怕,甚至我觉得是惊悚,怕的不是回答别人问题,而是怕万一又是些个恨不得自己一起跟着来学校的新生父母······
宝宝好怕怕哦~其中有一位叔叔让我印象深刻,
新生家长:“请问学校的桌子能放台式电脑吗?”
我:“叔叔,原则上来说为了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大一的时候是不允许带电脑的。”
新生家长:“哦。“
问完这个问题已经接近一点,这位大叔就回复了我一个哦之后没有下文。说真的,挺无语的,礼貌性的说一句”早点休息,晚安”之类的话都没有。
次日,这位大叔又问了一些学校生活的琐碎,似乎很担心自己孩子未来的校园生活。看这个父亲这么操心,我猜测一定是个千金小姐,父母怕她受委屈了,但是基于他之前问的一些问题又应该是男孩。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试探性的问了一下。
我:“叔叔,感觉您特别疼爱您孩子,是男孩子吗?”
新生家长:“对呀,一个傻小子,啥都不会。呵呵。”
我······
我:“叔叔,您可以让您孩子加新生群的,都成年了,这些问题让他自己来问吧。”
这位大叔依旧在问各种问题,丝毫没有接纳我提议的意思。
······
“同学,在吗?请问学校有什么社团?你是在团委工作是吗?那怎么才能加入团委工作?团委有纳新吗?”
(ノ`⊿´)ノ
叔叔,请问是您要上大学吗?
很多人会说,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去读大学父母多操心一些没什么。没错,这个我可以理解。需要准备什么行李这些也许没有经验会准备不全,父母帮忙提点着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连跟学长学姐沟通,询问学校的情况这些事情都要父母来做吗?是谁上要大学呢?是你的父母吗?但是这跟家长也不无关系,过分溺爱孩子,事事不放手,时时不放心,但是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的庇护,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再也飞不起来。
我也是九五后,上大学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刚上大学的时候洗衣服都洗不麻利,不是不会,只是在家里几乎不用我干,所以做起来难免不熟练。我记得刚上大学时第一次去水房洗衣服,我觉得自己洗衣服的效率不够高,我就看着边上的妹子洗,那个妹子不知道我为什么看她,还回头看了我好几眼。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但是真没觉得有多难,因为我从内心里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以至于大一有一次宿舍“卧谈会”,舍友说自己初中就开始寄宿,我说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舍友很惊讶:“那我怎么都没觉得你有哪里不习惯,我还以为你也很早就开始寄宿了。”我想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就是大学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吧。
你都十八了,该充值自己的独立能力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最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当然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但前二者是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学会正确选择,要具备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与一定的生存技能。
大学,是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避风港,包括独立能力等各种个人属性的差异,都会在大学这个外壳的包裹下被隐藏。但是,这也是你最后一个能够缓冲的机会,发现差距一定要迎头赶上,要生存下去首要的能力就是独立能力。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每件事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所以十八岁以后不要再把自己当成个孩子了,你可以在大学里经济不独立,但是你一定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工作以后要让你的父母跟随在你身边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吗?
为了能够在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能够微笑的面对未来的生活的挑战,请先充满你的独立能力。
点个赞让我看到你的双手!
嘴笨的柚子小姐:大三工科女,瞎折腾的大学生活,混迹学生会,偶尔做点小项目,有故事的女青年。现在,我想把那些小故事,都写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