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哈尔滨松雷中学的孩子们都这么拼,咱家娃咋办
两天哈尔滨行程,与枫叶温泉小镇洪星总漫谈;与青藤学校小丹校长请教;目睹参加哈尔滨时装周秀展的小孩子所付出之辛苦。大概认知是这样的。
哈西有三所炸天的学校:松雷中学和继红小学、花园小学。就是那种打破脑袋不一定上的去的那种。
在哈尔滨想上一个省重点之类好的初中或者小学,从幼儿园或者小学1,2年级开始,就要开始对数学进行恶补。
当然这只不过是作为能上小学的一块敲门砖。上了学以后能不能跟得上,还得看孩子的学习,和后天努力。
为了让孩子将来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至少还得给孩子写上1到2项的特长,比如口才或者音乐舞蹈。如果说打小就给孩子设立了留学的目标,肯定还有一对一的外教必不可少。
在哈尔滨西城红场的地下停车场,应该是整个商场中生意最好的。大多数孩子的家长也都是在这里,在孩子盲目的赶班的同时,家长把车停好以后,在一个休闲的地方地方玩手机,以这种方式消磨一整个周末的时光。
还记得前些天配音女神黄华,分享了在帝都的家长每个周末赶往海淀区带着孩子参加补习班的情景。时间定格北京时间八点整。
各大教育学校也在向家长玩命的承诺着自己的教学期望或者教学成果。
一时间,交了学费,孩子就一定能学成什么,成为了家长的普遍的普世的价值理念。
几个历史时间短点,好像就成了这个时代的缩影。十几岁的时候忙考学。二十几岁忙工作。三十几岁买房子忙结婚。生个娃,忙着给孩子找补习班儿。再后来就忙着给学孩子,找高校找留学,择业。再后来实在忙不动了,一口老血咳出一个婚房。
估计80后空巢老人和五零后六零后的空巢老人没什么区别了。生命循环的使命终结。
在这种拳拳到肉的高竞争压力的社会生存下,家长当然也不会要求学校,以一种隐性天赋点或者基本技能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赋能。
取而代之的是功利的教学成果。诸如学一个月就必须会什么什么,学两年就必须能上春晚。学三年就必须会演戏,学4年就必须能达到专业水准。
请问快餐教育如果如此盛行和有效的话,那还要系统教育做什么呢?
圈里的朋友善意的提醒我少儿配音需要许以家长教学结果的承诺。对于教学来说,成果可以通过塑造和实现的。但是一味为了塑造教学成果,而占用了系统教学的时间,那跟为了高考拼命刷题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设置了一个拼音考试,孩子考得不错,就告诉家长说孩子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是不是一个笑话?
拒绝功利的教学追求,反而转投一种更实打实的高效的系统体验,可能是小镇青年的一种教学突破。
请原谅,少儿配音不能给世界带来立等可取的外卖,只能拥有一个值得期待,充满感情和希望的未来。
想到一个广告语,少儿配音 来自未来的少儿口才。
13哈尔滨松雷中学的孩子们都这么拼,咱家娃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