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2023-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折丹
今年七八月,一时起兴,读了费孝通先生早年写的一本书《江村调查》,准确说不是书,应该是一份极详尽的调查报告。
为什么选择“江村”作为调查对象,费老在文中有专门交待,综合了经济、人文、乡情等各方面的考虑。调查始于1936年,结合当时中国农村的现实,江村其实算是富裕的农村。费老当初做这个乡村调查,意在探索农民怎样能够依靠地方现有产出和手工技艺实现较为理想的富足生活。当时中国社会境况极不稳甚至是恶劣的,费老心志极坚把调查坚持了下来,他的调查与当地实际紧密联结,并不以理想化学术化大而概之,而是从村子各家各户经济主要支柱来源,手工艺人群体规模种类,丝织业改良革新,甚至乡间风俗习惯也有涉及,从某方面说像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江村调查的思想和手段都紧贴近现实生活,并且有现代经济理念于实践应用里的检索探讨和思考,是西方经济理论学习与中国农村经济在现实中的一次碰撞、融合,很真实,很有意义。
江村的调查开始于1936但又不止于1936,可以说是贯穿了费老大半生,有人统计从1936年开始到2002年止66年中,费老到江村的调研走访达30多次,江村调查有续章,与中国现实历次巨变紧相联。研究和讲学目的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是为研究打下坚实的现实基础,为讲学赋以生活的来源的理论的依据,这是教学相长,这是学以致用。
为什么读这本书?因为工作中遇到思维上的难题,到哪里寻找解决的方法?我想到了学校。到学校后,才发现所有的老师也在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甚至寄希望于我们这些来学习的学员们,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大家都有问题,都在寻找方法,方法在哪里呢?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我没找到,学习了更多更深更系统的理论,没有方法。读了这本《江村调查》,我想我找到了,没有解决的方法,但获得了寻找方法的可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