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
当代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
桑塔亚纳1863年生于马德里,1952年卒于罗马。1872年,他被带到美国,直到1912年离去。
桑塔亚纳在哈佛大学获得学位,并自二十七岁起在那里执教,直至五十岁。
他的一位学生如此生动地描述他:
上过先生的课并记得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就像一个严肃、可爱而内敛的精灵,他的脸庞好似文艺复兴画家笔下的使徒约翰的脸,深邃的眼神、仁慈的微笑,一半是淘气,一半是得意。
说话时,先生那圆润洪亮的嗓音好似平稳的流水,抑扬顿挫的声音如礼拜仪式般流畅而稳重。
至于先生的课堂,真好比是一首诗篇,错综复杂却又浑然天成.其价值不亚于一则预言。
先生说话,一切都为听众着想,而不是把听众视作听话的机器,先生说话,总能在听众心底激起层层涟漪,让他们心潮澎湃,好似接到一纸神谕。
先生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神秘气息、令人肃然起敬。
他看似遥远,实则充满无限魅力。
他让人感动,自己内心却平静如水。
其实,桑塔亚纳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并不满意,随着时间在大量的学习中渐渐流逝,他的心也越来越柔软,灵魂则像诗人般敏感(他首先是位诗人,然后才是哲学家)。
想必是受够了嘈杂而又匆忙的美国都市生活之苦,桑塔亚纳出于自保来到波士顿,想尽量离欧洲更近些,日后,从波士顿到剑桥和哈佛,桑塔亚纳也慢慢开始偏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愿支持詹姆斯和罗伊斯。
面对同事声名鹊起,他付之一笑,微笑中隐隐地透露出一丝苦涩。
桑塔亚纳平日里远离人群及出版机构,但他知道,能够以全美大学中最优秀的哲学院为家,他很幸运。
“在理性生活里,这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虽然云雾朦胧,但阳光会依旧灿烂。”
《美感》(1896)是桑塔亚纳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对此文,连素来就事论事的缪斯特伯格也大加赞赏,称其为美国对人类美学的最大贡献。
五年后,桑塔亚纳完成《解读诗歌与宗教》一书,该书由零散文章结集而成,可读性也更强。
接下来的七年里,桑塔亚纳就像雅各布一样,为其所爱而默默工作,仅零星发表一些诗歌,期间,他准备着自己的杰作——《理性的生活》。
这厚厚的五卷本(《常识中的理性》《社会中的理性》《宗教中的理性》《艺术中的理性》和《科学中的理性》)使桑塔亚纳一夜之间赢得声誉,而声誉的品质则大大补偿了五卷本《理性的生活》在流传方面的不足。
站在我们面前是一个西班牙贵族的灵魂,一个嫁接在绅士爱默生枝头上的西班牙贵族灵魂:地中海贵族血统与新英格兰个人主义的完美融合——而首要的是,这是一个获得彻底解放的灵魂,他不受任何时代精神的骚扰,说话时带着异教学者的腔调,他从古代亚历山大走来,用冷静、傲慢的眼神环视我们小小的世界,用平静至极的说理和完美无缺的言辞敲碎我们的新旧梦想。
而自柏拉图以来,从未有过披着如此美丽语言外衣的哲学:用词奇巧,结构精妙,不但能洞幽察微,还带着嘲讽与智慧。
作为诗人,他以丰富的比喻说话,作为艺术家,他又以棱角分明的段落说话。
世上竟还有如此人才,不仅善于感受美的吸引,还能听到真理的呼唤。
真的如此令人赞叹!
《理性的生活》完成以后,桑塔亚纳享受着成名的荣耀,平日里吟诗著书,怡然自得。
可是随后,说来奇怪,桑塔亚纳在离开哈佛到英国定居以后,当全世界都以为他已经封笔时,1923年,他出版了又一部巨著——《怀疑主义与动物信仰》,他还高兴地宣布,此书仅是为一个全新哲学体系吹响号角。
桑塔亚纳称该体系为“存在领域”。
一位已到耳顺之年的人,竟能再次踏上远航的征途,一如既往地写就一本思想活跃、文风优美的著作,着实令人振奋。
在此书中,我们可以去了解桑塔亚纳,是因为它是了解桑塔亚纳全部思想的入口。
桑塔亚纳在此书的前言中写道:“此书中是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如果读者在阅读时不禁失笑,我向他保证,他失笑时我亦在笑……我只不过为读者说出了他们失笑的缘由。”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