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散文读书

唐浩明:《张之洞》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87人  时光社D陈先森
唐浩明:《张之洞》

        说到张之洞,就不得不提张之洞提出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主体,进而利用西方科学文明为统治集团服务。

      百年前的中国,落后耻辱,打击困惑,内穷外困,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文明潮流?

      观点无非有三:激进思维,主张全面推翻传统,推翻帝制,重塑中华文明。保守思维,主张闭关锁国,强化帝制,与世界断绝来往。温和思维,主张坚持传统,有条件吸收西方现代文明,君主立宪,跟上世界发展潮流。

        激进思维实际上是中国文化无用论,是要"西学为体,中学无用"。保守思维基本上是顽固保守幼稚派,认为"中学为体,西学无用",这实际也是一种做梦思维,面对列强的枪炮,你那大门岂是你想关就能关的?温和思维是开明派,即是张之洞所开创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发扬光大。

      很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以这样一种视觉去看待后来中国大地上的变化时,会发现早中期中国共产党走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激进思维,即"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以马恩列主义为体,以传统文化为用,继而推翻传统,重塑中国文化。毛氏当国的后期,这一概念又被强人政治的个人意志所扭转,实际上变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毛的后期,实际上是在用二十四史的帝王思维在操控政治和国家。

        而国民党走的恰恰是温和思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区别在于国民党放弃了君主立宪。张之洞和康有为所走的路线其实是一致的、中体西用,同时坚持和绝不放弃君主立宪。

        那么在今日中国,是否还存在体用之争呢?其实自邓小平时代起,这一争论基本上已经被逐步束之高阁。今日中国,没有体用之争,只有是否实用和适用之争。埋葬体用之争的,实际上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体用之争。是要"以资为主,以社为用"?还是要"以社为主,以资为用"。社资之争,是放大版的体用之争。

        还是要说到邓小平的"实事求是",其实这一思想有个源头,即成就了强大美利坚文化的"实用主义"哲学。邓小平访问美国,参观考察学习,于此一思想的实用意义,必然体会良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身即是实用主义哲学的最佳注解。

        回望历史,有清一代到事实上的晚期国主慈禧,臣主张之洞死亡,实际已经宣告了封建历史的终结。袁世凯辈谈不上政治人物,因为他们并没有政治信仰。民主也好君主也好,总得有个思想的归宿或者追求,如此,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个人没有爱好是不可交往的,因为此人必然没有原则没有底限。一个政治人物没有信仰则是可怕的,不可信任不可掌权,否则他必然为所欲为,无所不为,他所可能造就的灾难是没有范围也没有办法预测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之洞有值得让我们钦佩之处,那就是他始终坚守儒家传统,有所为有所不为。可堪晚清最后一代也是最后一位名臣。

2016-11-18于珠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