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百家号石榴花开

陶渊明是举世闻名的大才子,祖父曾官至“宰相”,为何他却三仕三隐?

2020-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鹤霄

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名句。“世外桃花源”,是他在《桃花源记》里描述的美好生活。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曾做过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他最后一次出仕做的是彭泽县令,“不肯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说求官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为此还写过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生性喜爱喝酒,但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尤其辞官归隐之后,失去了经济来源,想痛快的喝酒更是少了。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通过《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性嗜酒”的细节描述,我们读出陶渊明做事不拘一格,率真自然,洒脱豪爽,可谓古人之风跃然纸上。对比当年陶渊明毅然决然辞去彭泽县令,选择归隐过田园生活,我们也就渐渐的理解他那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了。

陶渊明从29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41岁解去彭泽令,前后三仕三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由此,我们可想为什么富有才华的他三仕三隐呢?其实,陶渊明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限制言论自由,谈政治定遭杀身之祸。这样的政治生态,怎能有知识分子施展才华的机会?只好“归去来兮”。

原来陶渊明借酒书写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因为其政治理想不得实现,被迫归隐选择田园生活啊。由此,我们也便更能理解陶渊明喝酒、写文章的爱好了。酒,显然已成为了陶渊明的生活和文学的标志。

说明: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定当删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