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背后的逻辑

2023-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清华

会议结束后,发现项目负责人比较低落。专程电话,大概也知道了八九分。

工作就是这样,你越做得多,受到的压力、委屈就越多。其实,提意见,指点评论最轻松。当事人最需要的,是肯定。

鼓励真是一种稀缺资源。

有句老话讲: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光是简单地开导,同事能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吗?下一次,他还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故事可能还会在他身上重演。

光给他一枝鱼杆、几样钓鱼的技巧,他真的能钓到大鱼吗?这不是“授渔”,还不够。

如何判断目标鱼种,如何辨识水性,不同环境下不同钓鱼套路的使用,特殊天气的应对……这是结构与系统。只有系统思维,在结构上形成能力,才算是真正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我们利用手机,阅读了很多知识,这些听来的、看到的碎片化的知识,其实只是“信息”,供我们消费的信息,从大脑里过了一遍,得到满足。

我们会误以为自己学到了,做到了,其实这叫自我安慰。

不去构建知识结构,搭建认知系统,能力很难形成。业余与专业的区别,就能证明这一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