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从高中厌学到重点大学,父母要对自己狠心做到这三点

2021-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料家庭教育
image

一对父母因为高中孩子前来咨询。

孩子高二,家境优渥,母亲是企业高管,父亲是公务员。孩子一直学习成绩比较好,能考600多分,父母对他抱以厚望,认为高三努力努力考个理想大学没有问题。

但谁知,在高二时孩子却忽然厌学,变得爱打游戏,而且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沉迷在游戏中,不愿去学校上学,成绩也一落千丈。

无论是妈妈无数次苦口婆心,还是爸爸不时拖出房间暴打,都不管用。

父母焦虑地来寻求帮助,希望能帮孩子回到从前。

01 体谅父母的“好孩子”

通过和孩子交流,我发现这孩子是一个“好孩子”。

孩子自幼由奶奶带大,初中才回到父母身边。

父母为了弥补孩子以前的教育缺失,回来后密集报了各种的课外班。

很多课外班其实孩子并不喜欢,但是为了不被父母“抛弃”,孩子默默顺从父母的意思。

随着高考越来越近,父母期望越来越高,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孩子就像一根弹簧,慢慢被拉到了极限,再也没有弹性了。

用孩子的话说:“到后来,其实很多课我根本没有在听,或者听不懂。我一边坐在那里,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一边脑海里想的是如果让父母失望的情景。这样的矛盾,终于让我学不下去。”

多么好一个孩子,为了成全父母,宁愿“牺牲”自己,直到自己无法坚持。

02 难以承受的父母期望

为什么就剩下最后一年,却坚持不下去了呢?

孩子沮丧而迷茫地回答:“有一天,我忽然觉得人生没有意思。上课、刷题、考试、考高分、考不上高分挨骂......而且,我考上了大学又怎样,读完大学之后我的人生又能怎样?”

那个时刻,这个十六七岁的孩子,透露出的暗淡、无奈,就像一个老头一般,暮气沉沉,了无生趣。

孩子说,自己也曾经想过了解这样毫无意义的生命,但是因为怕疼怕死,所以没有付诸实践。

既然不能<typo id="typo-753" data-origin="了结" ignoretag="true">了结</typo>自己,学习又痛苦得难以承受,那只能选择逃避。而逃避最好的方法,就是打游戏。

即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多次被父亲拖出来暴打,他依然要玩,而且玩得越厉害。

因为父母从未理解自己,冷热暴力已是家常便饭,练就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本事;

因为内心认为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不打游戏还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呢;

因为现实实在太压抑,不如到游戏中还能得到一些“乐趣”。

有一句话叫: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不同。

但是大量不幸地厌学孩子却也有很多相似:难以承受来自父母的重压,无法达到对标成绩,人生缺乏意义感,只能逃避到另一个世界——游戏世界活着。

看到他,我们就能看到一类“迷失”孩子的影子。

image

03 拯救“迷失”的孩子

拯救一个“迷失”的孩子其实不难,关键看父母是否能做到。

第一步 放下期望 重新建立联结

孩子与父母的目标不一致不能做自己,或自己认为达不到父母的目标,是导致孩子“放弃”的主要原因。

父母要做的,是放下自己的期待,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并真正接纳。

经过分别和孩子、父母的沟通,亲子之间达成一致:

孩子答应回到学校,而父母允许孩子每天玩半小时游戏,并接受未来孩子可能考一般大学、专科,甚至考不上大学只要身心健康就好。

其实孩子在沉迷游戏之前,曾向父母表达过多次,自己考重点大学压力大。

但父母熟视无睹,只是认为孩子只是想偷懒,必须得施压才能激发潜力。

父母们常常非要花一笔咨询费,让咨询师向他们转达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告诉他们:“你们这样下去,孩子可能真就废了。相比于成绩,身心健康的孩子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你们难道他们非要把他逼得走投无路,没法做个正常人?......”,这才开始上心,才肯重视并放下自己一厢情愿的强烈期望,真正去接纳孩子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希望看到此处的家长,多以一个旁观者的理性,来觉察自己的期望和孩子的处境。

正如这个孩子所说:“我很爱父母,只是希望他们以我想要的方式爱我。而不是我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就是一个废物。

孩子只是想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能自主地做自己。

第二步 看到闪光点 找到未来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都可以过好自己这一生。

只是因为父母眼里只有“分数”这一个标准,所以孩子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成为不如“别人家孩子”的孩子,最终真的过得“不如别人”。

理解孩子的世界,用多元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亮点,引导孩子走上一条阳光的人生路。

引导孩子最好的切入点就是他的“兴趣爱好”。

当我们聊起游戏,这个孩子就有了精神。

“听起来你打游戏技术很好呀,你是怎么打赢的?”

“我们在线上有团队。我会带领和分工,我们团队协作,会连麦交流,总结经验。”

......

“除了打游戏,你还有什么爱好吗?”

“以前我喜欢跑步,曾经跑过半马,有很多跑友。”

......

“可以看出,你有自己的优势,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没有想过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怎样的状态你最想要的?”

“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一个IT精英,能带领一个团队工作。”

当父母能放下自己的期望,孩子也看到自己的方向,他就没有了那么大的负担,而是燃起了动力。

第三步 清晰远景 探索可行的道路

孩子有了动力,就可以讨论可行的前进方案了。

我们讨论了20年后他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描述了他想象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描述得越细致,孩子心中的理想就越清晰,受到的触动就越大。

然后再引导孩子用未来的视角来看现在的状态。

“20年后的你,你想对现在的自己说点什么?”

“我想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段旅途。”

“现在的这段旅途中的做法能否帮助你实现20年后的人生呢?为什么?”

“肯定不能。玩游戏的时候感觉过瘾,但之后会感觉很空虚。而且,精神越来越差,身体也经常会觉得不舒服,学习效果就不用说了。”

“如果说目前的做法对未来没有帮助,那可以做点什么来帮助实现你的理想呢?”

“只要父母不逼我,不要对我要求那么高,我愿意去学校,尽我的能力考。而且我还可以用我喜欢的跑步来锻炼和调整身体。”

这个孩子是幸运的。

因为他的父母做到了自己的承诺,和孩子修复了关系。而孩子也回到了学校,最终考出了超乎预期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image

这是一个个例,也是一类孩子和养育现象的缩影。

以上三步,只是一种化繁为简的呈现,是帮助孩子整个调整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

作为家长,可以学一些养育技术,但更要明白这几步的意义——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接纳孩子走自己的路;帮孩子发现自身优势和方向,激发主动性,并引导孩子去实现理想。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知行合一。

-End-


“有料家庭教育”,感谢您的阅读!

账号打理人:

两娃妈,家庭教育培训师、心理咨询师;

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

先后服务个体及家庭2000+。

养育、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困惑,欢迎咨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