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刘言飞语散文

婆婆也是妈

2019-01-01  本文已影响21人  371f4714903f

前些年,东北特色的小品节目盛行一时,“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一时成为网上热词,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经常挂在嘴上。由此,又派生出“别拿乡长(或村长)不当干部”等语义类似的词汇,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在我的家乡也有同样的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最典型的就是“婆婆也是妈”这句话了。婆婆者,丈夫母亲也。而且,不管是丈夫的亲娘还是继母,统统被媳妇称之为婆婆。过去,老家有句话叫做:二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当时,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的地位相对来说比较低下,尤其是裹着双小脚,不用说外出干活或经商挣钱了,就是空手走上几里路脚疼的就迈不开步了。因此,只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围着锅台、炕头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经济上不能独立,仰仗于丈夫的供养,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和受害者。小媳妇从婚嫁进入家门开始,就谨从着“三从四德”的礼教,“生为夫家人、死为夫家鬼”,低眉顺眼地服从服务于夫家的一切利益,成为家庭地位处于最下一层的成员。而原来承担此项职能的媳妇,则上位于婆婆,行使起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有限权力。

俗话说:婆婆媳妇两张皮。因为婆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且在家庭中的位置是处于承担相同职能的上下级关系,因此很难处到交心的地步。在日常的生活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猜忌口角,指挥与服从的过程中经常产生矛盾,日积月累、矛盾爆发,婆婆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对儿媳妇矛以责罚和惩戒,甚至会鼓动儿子抛出“休妻”的杀手锏,让儿媳妇身败名裂,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客观地说,矛盾是由双方共同作用造成的,没有绝对的关系,“一只手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但从世俗的角度来说,媳妇往往是受到损害最大的一方,这是不容置疑的。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提高了,随着经济的独立,成为撑起整个社会的“半边天”。婆媳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小媳妇”不再是受气包的代名词,有时还包含有其它比较复杂的内容。如近年来出现的“啃老”、“空巢老人”以及逐渐增多的“遗弃”现象,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位好不容易熬成婆婆的女性,不仅没有享受到期盼已久的待遇,甚至沦为子女免费的“保姆”,还得看媳妇的脸色行事。鉴于这种情况,国家大力提倡“孝道”,利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加以规范和约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重新诠释了“婆婆也是妈”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婆婆不是妈”而是保姆的现象比比皆是。反映到工作中,就出现了个别企业中出现的分管领导和副职说了不算、受夹板气的现象。这一方面是这些副职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从基层的“小媳妇”奋斗多年、做出显著成效、受到组织的提拔重用后,产生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其次是单位责、权、利关系实衡、“一枝笔”、“一言堂”现象严重造成的。三是存在着有些人得意忘形、“人眼看人低”现象,目无领导、不按规矩办事。遇事一杆子捅到底、直接和一把手汇报,唯正职的马首是瞻,把分管领导和副职当成摆设“三过家门而不入”。以至有些副职因此而蒙在鼓里,受到一把手的批评和处罚,成为现实生活中那永远受气的“婆婆”。尽管此类现象仅为个案,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确实是一种非正常现象,如果任由此类“癌细胞”扩散,后果将不堪设想。应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已到了该下“猛药”、防患于未然的时候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