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教育生活品味语文——青椒中学语文优秀文集

课堂上带学生沉入文字

2018-10-22  本文已影响7人  字花

无论是早读还是课堂,发现学生读书时很“不恭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晃腿,有的摇笔,有的微张小嘴做口型,有的望向一处发呆,神游天外,有的……千姿百态,无所用心,注意力漂移。真正做到心无旁骛,“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同学极少。

出生于数字时代的他们,据科学家研究,对网络科技的依赖,不仅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他们大脑结构。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需要刻苦练习。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需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时间只有几秒,不断的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能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有其内在逻辑框架,只有进入这一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的每一条互不关联,跳跃性很强,所以当然就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因而削弱他们深度阅读的能力,他们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对文句的诠释,深度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已经全都弃他们而去,这将不利于他们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所以在课堂应着重培养孩子深阅读的能力。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感官细节和复杂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知型的阅读不一样,应保持全身心的沉浸在文字里,读出文字缝隙中的意思,读出文字背后没有言说的隐没部分。

校园的美丽异木棉再度怒放。

学习《藤野先生》,开始训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读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的部分,让孩子们拿起笔,慢慢读,慢慢欣赏。用红笔点出这些词语: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使助手、研究室、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正在研究、发表、第二三天、每一星期、看一回、吃了一惊、一种不安和感激、从头到末、红笔丶不但增加、连、也都、一一、一直、教完……加完点,我让学生慢慢的品味,看看有什么发现。

这时学生沉睡的心终于微微睁开了眼,他们开始去发现这一段原本不被他们重视的文字之美了。原来:

“过了一星期”是藤野先生给“我”讲课后的一星期,说明先生非常及时,惟恐上完课我没听懂,通过看“我”的笔记了解“我”听讲的程度。

“星期六”与“坐在骨中间”、“研究室”、“发表”、“使助手”相呼应,第一说明先生忙碌,平时讲课,只好利用周六研究,第二说明先生尽管忙碌仍不忘关心“我”,精神十分可贵,第三先生不但是一位真诚、热诚、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异国留学生的好老师,而且是一位勤奋、刻苦、钻研学问的研究学者。

“第二三天”这个时间很有必要交代,说明先生修改仔细,用了两三天时间,又说明先生忙碌,不能即刻修改完毕,也同时可能说明“我”的错漏比较多,要花费这么长时间。

“每一星期”、“看一回”与“一直”、“教完”相呼应,可见先生对学生的关心是一以贯之,不想学生有一处脱漏,弄不明白,对学生尽心尽责,负责到底,尽全力帮助“我”这个异国学生,可谓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先生的关爱、帮助温暖了“我”这颗破碎的心(匿名信事件所受到的伤害)。

“吃了一惊”说明忙碌却亲自这么细致的、毫无遗漏的批改让“我”很吃惊,这是“我”原本没有想到的。

“不安”表现“我”因自己错漏多甚至有文法错误,让先生太费神歉疚心里。

“感激”的是先生对“我”的关心如此周到,如此细致,如此用心。

学生仔细读完这些文字后,眼前立马浮现出一位立体|有实感、可敬的先生:他热诚,他真诚,他细致,他耐心,他一丝不苟,这些性格特点的词语全都不是概念化的,而是在先生身上具体可见了。

再带着这种眼光去看课文的其他段落,这样就不再走马观花或是浮于文字的表层,从文字上飘过,而是去闻文字的香味,赏文字的魅力,养成边读边细思的读书习惯---沉入文字的香气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