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如何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库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735/273c09f212ac660c.jpg)
文/俊英子
01
每一年,我们都会写下很多目标,有的甚至会做成漂亮的“愿景墙”。现实是,我们遨游在信息的海洋里,工作生活、学习都有太多信息了,有的对我们来说有用,有的没用。在信息如此多的时代,不知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
之前看过的图片素材、文章金句,案例,临时要用呀,却找不到了;
-
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有时候记在笔记本上,有时候记在word上,有时候放在百度网盘,云上,有时放在手机备忘录,要要的时候却又不知道哪个放在哪里;
-
有时知道自己的信息在哪里放的,但是信息没有经过处理,使用起来还得分析半天,费时费力费心;
-
看着身边的人越来越上进优秀,自己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习各种“知识”,却依然不见效果......
这何曾不是我们都会面临的困惑?当下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但也是一个知识焦虑的时代。在一个时间和知识都被极度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情已经变得不可逆,要如何克服知识焦虑,增加知识积累,丰富充盈知识体系呢?面对这个折磨人的难题,我们需要进行的是知识管理。
02
什么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收集、整理知识,有效地产出结果,解决问题。如果知识没有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解决问题,那么知识就没有生产力。
知识管理,就要用到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你达成目标的中间介质。
把信息统一分门别类汇总到这里,可以随时收集信息、灵感,记录任务状态,又能随时取用,还能多台设备同步、共享,让信息、资料找见自己的“家”,各得其所,成为你实现目标的基石。
俊英子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今天给大家安利的这个工具是印象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735/78bd707f35c152f6.jpg)
它是一个可以在微信、浏览器、微博、日常生活场景等多处我们经常浏览信息的地方采集我们要的信息,同时可以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网页等多平台同步内容的软件。
通过这款软件,我们可以同时实现一下多个功能:
1、方便收集
2、方便分类
3、方便查找
4、方便取用
5、方便共享
有一句话说的好,聪明人善用工具,愚笨的人自己造工具或者不用工具。用好用对工具来辅助实现自己的目标,何乐不为呢!
03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735/515634905da02ea3.png)
这个页面截图是俊英子PC端的使用页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 最左边的区域:用来创建对应的父笔记本和子笔记本。
正如在电脑建立文件夹一样,印象笔记支持两级分类,“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这样的层次结构。它是可以建很多级别的,我个人是按两级的,分类祥细不是目的,方便查找才是关键,有时藏得越深,反而不易找见。
我是通过数字为笔记本排序,从01-09,大家可以自行根据数字或字母为笔记本命名。
分类一定要有,但没必要纠结太多,如果没有想好分类结构,先根据现有目标建立,之后随时调整,每个人建立笔记本分类都有自己的逻辑和目标,因人而异。
- 中间的区域:展示具体选择的笔记本下的相关笔记,可以修改不同的视图,选择展示笔记标题,更新时间,大小,来源等信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735/d984a449390ab42c.png)
- 最右边的区域:具体笔记的详细内容,是主要的编辑页面。
这个工具使用起来也比较简单,工具即实操,实践的力量。工具是提升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工具的时候,一定是你实践的时候。
04
下面我们将根据我们最最核心的“收集”、“加工”、“调用”这几方面,聊聊如何来用“印象笔记”来建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相当于骨架,有了这个架构,学习了新的知识,就知道应该放
在哪个位置,各得其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架构,新的知识就没有存储的地方,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会变得零散,甚至变成一团乱麻。
知识体系和我们的个人目标与关注点息息相关,目标决定了你的关注点,根据关注点,我们会有所取舍。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关注点来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
建立知识体系,首先得有信息来源,来源不为乎就是读书,观影,旅行,微信,微博,各大网站,与人交流,导师带领学习......
-
用印象笔记建立个人图书库,观影库,旅行库
俊英子就建了一个读书观影旅行的笔记本组,下面包括我的书库,我的影单,梦想旅行地,推荐书单,推荐影单。
比如书库不仅有各类书籍的书摘、金句,读书笔记,各类书评,问题记录,案例素材,收集作者或他人的观点,包括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创建的时候添加一个以书名来命名的标签,与本书相关的内容都打上这个标签,当搜索这个标签时,就可以找到本书的相关内容。当然建立笔记的时候亦可根据内容打上多个标签,给笔记增加维度,不局限某一个领域,让一条笔记发挥更大的作用。
哪些书需要读?哪些电影比较好看?豆瓣、知乎、微博、朋友等都有推荐,当你不知道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的时候,看一下印象笔记的信息,就会有头绪啦!
-
用印象笔记建立自己的浅阅读
阅读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是现阶段浅阅读的代表。相对书籍,这类阅读会比较琐碎,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又吸取的信息过多,难以学以致用,反而碎片化的阅读会让我们的时间碎片化。
不知你发现没有,当我们停留在微博和微信时,有个事情很可怕,时间会过得飞快,一两个小时嗖就没了,如果再去做其他事情,时间损耗大,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
但我们依然舍不得离开,为什么?
一、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社交属性,希望与人交流。
二、你关注的人会给你带来有价值的阅读内容,是现阶段学习途径之一
那如何实现花费有效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收获呢?
首先,你要找到固定的“刷”和“互动”的时间。刷的动作很快,感兴趣的内容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不感兴趣的跳过。保存后不急着看,完成互动,留言,转发后,关掉APP,打开印象笔记查看之前保存的内容。
其次,把上网时间转化成浅阅读时间。先整理好文章,再进行阅读。你收集的信息涉及那些主题,就建立哪些主题的笔记本,把相关的文章移动到对应笔记本后集中进行阅读。
最后,信息加工。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你需要明确一条信息的命名、分类、标签,做到这一点,这条信息就能很好地为你所用。也可以对信息编辑,加上你的所思所想。
是不是感觉当你有了条理之后,再碎片的知识也可以梳理成系统。
-
用印象笔记建立网站阅读基地
对于感兴趣的博客和网页,通过印象笔记“剪裁”插件,可以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
这一功能直接将我们从网页阅读中转移到了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就变成了你的阅读工具,你可以不受干扰地仔细阅读,对文章做标注和添加笔记。这时候你所读到的,不再是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而是印象笔记中的一条笔记。阅读效果会更有效,更专注。
作为笔记而存在的文章,阅读结束,你可以选择将文章留在当下笔记本,或者根据加工放到适合的笔记本中,加上标签。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就变成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血肉”了。
-
用印象笔记关注领域达人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有了更多和各个领域达人对话的机会。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领域,那么找这个领域比较权威,善于分享的人学习,是最聪明,最省力的方法之一。
你可以专门为各个达人建立笔记本,他们的博客,知乎问答,豆瓣书评,文章,有价值的微博,课程学习等都可以收集到这个笔记本。多方面收集信息是零散的,通过印象笔记整合,我们就可以找到其中的逻辑和精华,深入了解一个人的观点。我们对信息了解的越全面,对某个领域的知识理解的也就越深。
-
养成加工信息的习惯
明确了一条信息的命名、分类、标签,才是对一条信息进行了加工。只有加工过的笔记才有意义,才有被利用的价值。
不仅要有“见到有用信息要收集”的意识,同样要有“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习惯,将存储的信息加工后存入个人知识体系,当我们需要使用时,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调用到我们日常的劳动成果,真正学以致用。
信息就在我们收集、加工、组织的过程中,从凌乱到整齐。储存不等于掌握,信息只有被我们学习、内化、应用,才能真正称得上知识。
知识体系搭建好后,我们就可以像吸铁石一样,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吸”进来。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们的框架将会变得越来越有内容、越来越丰满。
而我们对知识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成熟。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它会像机器猫的神奇口袋,不断给你带来惊喜。你还等什么呢?赶快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库吧!
往期文章
阅读效率提升10倍的秘诀(纯干货)
满怀仪式,写出心中这80+个微梦想,我感觉人生就要开挂了 !
坚持写手帐不到一年,不小心活成别人眼中的榜样!
入坑手帐,如何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手帐风格!
如何用手帐玩转生活?竟是如此......
不花1分冤枉钱,唾手可得的手帐工具,别怪我没有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