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学

2016-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恒晓

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造成宋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政治状况

1,宋太祖君权集中于皇帝,对军队实行“更戍法”把京师驻兵轮番派往外地驻守,防止地方割据,后果是国内政权稳定,对外关系特别软弱(国贫兵弱)。

2,注重文治,文官制度相当发达,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3,党争频繁,显示宋代政治的开明的一面。(庆历新政范仲淹和吕夷简/熙丰变法中的王安石和司马光/绍兴和议前后的秦桧和岳飞/隆兴和议前后的汤思退和张浚/嘉定和议前的史弥远和韩侂胄/南宋末年的贾似道和文天祥)

经济上

1,活字印刷的出现使书籍便于大量出版。

2,宋代都市商户交易通宵进行。

3,皇帝提倡享乐,朝野追逐享乐成风,宋词这种源于酒席“应歌”的文学迅速兴盛,并以娱宾遣兴、歌舞饮宴作为前期词的主要题材。

4,游乐场——瓦舍的出现,诸宫调、话本小说的就是通过瓦舍的民间艺人演出而繁荣起来的。宋代词、话本等通俗文化的繁荣,使宋代成为中国文学由雅转为俗的一个转折点,成为由诗文为主变为由戏曲、小说为主的承前启后的时期。

哲学对文学的影响

宋以后的儒学称为“宋学”宋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道学即理学。

理学分哲学与伦理纲常。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词丽句,所以宋代诗文都喜欢高谈理性、思辨能力强,但是形象性较唐代诗文弱;重思想语言平易而形象性不足。也影响到北宋文学家关心政治、忧国忧民的心怀。

宗教对文学的影响

北宋佛学兴盛,文人与和尚交往称为时尚。文学家也把佛教作为精神支柱之一。

宋真宗、宋徽宗等信奉道教,使老庄哲学、道家思想在宋代也很流行。

宋词

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1,宋词繁荣量多唐圭璋《全宋词》录入词人1330余家,词作19900余首

2,感伤美是宋词的整体特征,体现了宋代的时代悲剧和文人的群体悲剧。

3,流派:婉约派/豪放派/格律词派(风雅派)

绮靡婉约之风:晏殊、晏几道、张先

通俗自然、铺叙点染(摆脱词雅):柳永

创立豪放词,清逸刚健感情真挚深沉(摆脱词媚):苏轼、

婉约词派:秦观

格律派开创者:周邦彦

南宋杰出词人: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豪放派)、姜夔(清雅词派)

宋诗

宋诗的成就可以与宋词相提并论,但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

唐诗:1,咏吟性情为主,即景生情,形象生动优美,感情抒发自然。2,唐诗重兴趣。3,唐诗气象雄浑。4,唐诗偏于创作实践,很少人总结创作经验。

宋诗:1,探索人生哲理和对义理的阐述,即兴的感情抒发和外部形象描述为次。2,宋诗讲究表现诗人的学问,并好发议论。3,宋诗气度闲淡、淡远. 4,宋诗创作与诗学研究并行。

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谕诗,如《对雪》等。(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林逋的代表作是《山园小梅》。(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西昆派)。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宋诗的开山祖师:苏舜钦和梅尧臣

北宋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四灵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抗元诗人:文天祥

宋文

“自秦以来,文莫胜于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

特点:

1,和现实政治关系密切。

文与道结合。

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2,丰富了散文的体裁:政论文、散文、小说之外开拓了言道之文、札记、碑志、序跋、书信、随笔。

3,诗文评盛行

4,丰富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创造了平易自然的文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