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品行锤炼专能——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2018)暑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春芳草地

2019年7月19-22日,进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2018)暑期研修在南京百草园举行。21日,《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版)》主编,博士生导师徐嘉教授和《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老师分别以《礼乐传统与现代教育》和《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为主题,对研修班学员做专题培训。

修炼品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人文精神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版)》主编,博士生导师徐嘉教授作讲座《礼乐传统与现代教育》

  中国传统礼乐是一个涵摄个人、社会关系、家国、天地宇宙的文明秩序体系。徐嘉教授从“礼”“乐”汉字的演变谈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向学员们阐释了礼乐文化的内涵。

      礼乐文化中包含着知识系统、价值系统、信仰系统。礼乐之“礼”,对于个体而言,预示着人行为的雅化;对于群体而言,预示着典礼仪式的庄严神圣;对于国家而言,则预示着公共生活的秩序性。礼乐之“乐”,具体指诗、乐、舞等艺术形式,也指人从诗、乐、舞中获得的主体性快乐。就其象征意义而言,则指整个社会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追求秩序与和谐,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本质诉求,也是中国人调和心性、培养社会良俗、构建国家政治制度、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礼仪对德性的要求和对天地的敬畏,有助于解决当代人的道德和信仰问题;乐是以音乐的快乐、和谐去隐喻人的乐观心态和良好的群体相处之道,对建立良好的社群关系有重要助益。

        当下,整个社会面临的德性挑战日趋严峻,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修炼品行,用自身的修养去影响、改变学生的品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树立全科育人的理念,发挥学科育人的效能,借由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同时,还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契合儿童的成长经验,激活传统文化,凸显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修炼品行锤炼专能——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2018)暑期研修
锤炼专能:在“实践关怀”与“理论品性”中寻求平衡

   

《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老师作分享《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

对于教师来说,在开展某项科研工作之后,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将研究成果付诸文字的任务,这就涉及到研究成果的表达。专业的表达需要兼具“实践关怀”与“理论品性”,并在二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强烈的实践关怀——指向具体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

      首先,围绕真实问题。问题应具有代表性、公共性和热点性。可以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以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两个维度来审视所确立的“研究问题”。同时,要处理好“小问题”与“大问题”,“新问题”与“旧问题”,“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的关系,围绕感兴趣的问题深耕细作。其次,具有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论文本身具有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因此,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能理论空泛,也不能囿于经验。心中装有读者,让学术论文产生“对话性”也应成为教师撰写论文的目标之一。

        再次,遵循逻辑思路。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应将工作思路转换为问题逻辑的思路,围绕基于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研究梳理逻辑框架,可以采用“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延伸思考”的思路架构全文。 

深刻的理论品性——使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经得起考量和推敲

做“好”研究

      理想中的“好”研究,应是全过程的“好”,即:好的问题(或选题)和研究假设,好的(合理组织的)过程与(恰当运用的)方法,以及好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和(发人深省的)讨论。现实中的研究是一个向理想中的好的研究不断趋近的过程。可以是各美其美,但一定要找到优势,体现新意、凸显亮点。

写“好”文章

      好文章的四要素即“问题+理论+方法+表达”。聚焦论文选题,瞄准理论视角,选择适切方法,进行严密表达。好的文章不仅要体现问题意识,实践跟进,理性反思,还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

      又是充实的一天。在最后的交流总结中,学员们畅谈自己的收获,分享所思所得。修炼是对卓越境界的追求,锤炼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向着“卓越”的目标,向着明亮的那方,实践,努力……

汤海珍老师组织讨论 修炼品行锤炼专能——江苏省青年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2018)暑期研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