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今日看点

学而0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2016-10-27  本文已影响120人  张立藤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璀璨的,人们的思想活跃而敏锐,有思想的人更是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直至秦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集权和专职极端化的国家产生了,而同时也终结了文化可以迸出激烈火花的时代。因此,很多最纯粹的文化,哪怕直至今天,其本质还是在延续前秦的思想!

而百家争鸣首屈一指的就是先师孔子了。孔子的学说,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只要不加曲解,始终都有不朽的价值!

承接前篇我提倡了解哲学思想必须去了解其创始人的著作,了解孔子思想就要看《论语》。我们读过的《论语》大多承袭的是宋代大儒朱熹的注解,直至现在的杨伯峻版的《论语注释》也多显宋明理学家的注解的影子。但这注解问题还是很大的,有很多难以认同的地方。有些曲解延至几百年后难免失掉了先师的本意。我们就从《论语》第一篇开始,平静的反思孔子他老人家在今天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思想的精髓!

学而第一

先秦的著作是以开篇前两字为题目的,学而一篇是围绕孔子如何做学问写的。至于孔子的学问是什么,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会知道:孔子做的学问并不是文学和自然科学,不等于知识,孔子说的学问是为人处世的方法。知识再渊博,也不等于有学问,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做人做的好,做事做的对,那就是有学问。这种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得到的,做人做事上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书上念的,随时随地的真实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我们的教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了解到了学问,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去学以致用,不也是很高兴的么?有志同道合的知己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么?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怨天尤人,不也是君子么?

子:《论语》里子曰的“子曰”全部是指孔子。前秦称道德高尚又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为子。

学:学到,了解。古代的字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学就是学,习就是习。

时:在一定时候,在适当时候。

习:实习,致用。

说: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朋:同门曰朋,这里的指弟子,译为志同道合的人,原文为孔子晚年不再做官,退而修诗书。弟子弥众,至自远方。

远:遥远

反思:旧解是把习译为复习,意思为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么?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不也快乐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么?这种解释实在不像圣人的境界。小时候学到此让我们好好听讲然后回家复习真是太冤枉孔子了,这里的习是致用的意思。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是大境界。你得到的知识读到的书,不去致用,都不能最终属于你。所以圣学都是教导人们要致用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孔子的学而时习是吻合的!

论语的学而第一篇开篇孔子的三句话实际是提出了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要从一而终,先从切实生活的学问中懂得自得其乐,学而时习,佛家叫自度。然“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朋自远方来共乐之,佛家叫度人!做人之道的学问,要随时随地的见习、体验、反思!子曰“观过而知仁”,我们看到了别人犯的错误,自己反省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学问。生活中我们仔细去体悟就会发现,懂得了学问自己去切实实践就挺不容易的了,而要不时的做反省就更不容易,更需要练就平和的仁心去磨练这种意志。但你真的这样去做了,慢慢坚持而有了进步,人生有了境界上的提升,自然会心一笑,方知子曰“不亦乐乎”之深意了。

因为如果自己不懂得怎样去生活才是对的,而盲目跟随社会的激流去追求酒色财气,那不是为人快乐的活法,更不是有学问的活法。并不是有钱有权就快乐,这些快乐是最低级的快乐,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很长,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心底的清明。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处于仁!而要在腐浊的环境中得到这种境界,去做这个学问的君子往往是孤独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做,不该做的,穷死饿死也不做。君子建立的三观君子要守得住。要耐得住寂寞,不怨天,不尤人,从小事说别人不懂你表达的意思而误解的时候,你不能勃然大怒,多换位思考,多心平气和的了解对方的想法,其实很多事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去体悟灰色地带,体悟中庸之道可去掉很多戾气。有朋友可能认为中庸就是软弱,是逃避,非也,我认同的对中庸的解释——中庸就是合适的极致;不怨天,不尤人,从大事上说一个做学问的人,也许一辈子孤独寂寞不为人所理解,因为你可能会长时间的贫困并且不能为世俗所乱,然而你所沉淀的人生哲理和体悟,对于亲朋好友甚至身后的子孙,都是一笔财富,你的学问会让你心有所属,身有所归,家庭和美,工作顺心。

就比如在此阿张想如果能有知音甚至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多年之后得到一点启发和快意!足矣!所谓言传身教,懂你的人自然会懂,并可能致自远方啊。就像孔子的学问,是他之后五百年到汉武帝时候才兴起的,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这五百年对于孔学是寂寞的,所以孔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的这个远方啊,不但跨越了空间,更跨越了时间,透过岁月的迷障,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仿佛感知到一个老人的心跳,如此真切,仿佛可以看见这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在谆谆教导,面对面的,手把手的。指引我们如何身处仁心,如何活的快乐自在!这种节操,这种寂寞,这种辽远,让人怦然心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