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收藏向上的阶梯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读书:梦醒何时?

2022-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读书:梦醒何时?

记得《红楼梦》开篇有一首七绝: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首七绝很好理解,作者先是借顽石口吻,说自己没有能力去补天,是被遗弃的无用之材,看似妄自菲薄之语,言语之中却又隐藏着不甘、无奈和悲愤。这种不甘心,从女娲炼石补天的经过可知,当日女娲炼成了补天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但最终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下了一块未用”,别人都有了用武之地,成了有用之材,唯独剩下这一块顽石,其内心之不甘可想而知。作者以顽石自喻,表达自己不见容于当世,被弃之道旁,未能成为有用之材,表达自己“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的无奈和悲愤,他觉得自己白白地在这尘世走一遭,到头来却百无一用,真是不甘心就这么被遗忘。

读书:梦醒何时?

甲戌本对第一句有一句侧批:书之本旨。也就是说“无材可去补苍天”这句话是红楼一书的主旨。什么意思呢?我们反过来思考,也正是因为顽石的无材补天,所以才有了它的幻形入世,也才有了这些身前身后事。对照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我们就更容易懂了。宝玉在警幻仙子眼中,正是“ 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也就是说,宝玉是不容于世的,是富贵闲人,是贾政眼中将来的“酒色之徒耳”,对世人来说自然是无用的。

既然他不为世所容,不为世所用,他干脆去经历一番红尘中的荣华富贵,原文说的就是宝玉从小在女儿堆里厮混,从来不想着读书考功名,甚至极为厌恶此道。没想到这一去就是若许年。原文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这也是作者用“枉入”二字的原因,脂砚斋批语对此句也批道:惭愧之言,呜咽如闻。虽然我这个无用之材经历了那红尘中事,到头来却终究要依然回归本我,还原成为原来的自己。虽然如此,但对顽石来说,这段枉入红尘的经历却也是“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在问世传奇。”只是谁能来抄写了我的这些经历,拿去红尘作为一件趣事奇闻流传呢?作者虽借顽石口吻说自己无材补天,但幻形入世有了一番经历后,已然已不同于以往,虽然觉得自己的一番经历也许并无奇特之处,但如果能有人帮我,将此流传出去给世人看到,也许对世人会有一些帮助呢?那样是否就不算是彻底无用了?至少以我之经历,能够供人茶余饭后谈资,街头巷尾热议,也比让我沉睡在此从无人知晓要好的多。

对照《红楼梦》来看,作者的意思就是:你们能看到红楼梦这本书,是因为我对社会没用啊,既然这个现实的社会容不下我,我只能到红尘中去经历一番,然后我把这番经历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我的故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知道我曾真实地活在富贵场,温柔乡,我现在就缺一个可以让这个故事流芳百世的人,那个人何时才会出现呢?

红楼一梦何时醒?缘何叫醒梦中人?

请看《石头记》第一回,大意是说一个女娲锻炼过的五色补天顽石,剩下一块却不得补苍天,寻求下凡享受一番人间温柔富贵,最后经过了一场繁华梦境,万境归空,顽石重归了青埂峰。重点归结于梦、幻二字。

到了第五回,警幻仙姑对宝玉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又让其妹可卿许配宝玉,让他领略男女巫山云雨之快,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让宝玉明白仙闺幻境之风光也不过如此,人间俗世就更不用说了。让他幡然醒悟,不可迷失于闺阁红尘,务必要用功于孔孟之道和仕途经济,这才是游历太虚幻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第一回和第五回,对红尘之中的贪嗔痴表述虽然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曹雪芹所写的这部书的故事就是梦,就是幻,就是贪嗔痴。当真的顿悟之后,才会领会佛家道家的真境界,也就是说度脱了。男主人公贾宝玉就是有慧根之人,他下凡只是因为凡心偶炽,想感受红尘繁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相当于体验了一遍最美好的一切了,但那个梦并没有警醒他,所以才差点堕入迷津,警幻最后也失望地叹息道:此儿尚未领悟。

之所以让秦可卿的幻象在梦里和宝玉成亲并行男女之事,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可卿: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十八个字概括了贾宝玉在人世间所有的红尘困惑。他流连纠缠于精神伴侣林黛玉和现实选择薛宝钗之间。小说里也有一句话说贾宝玉“心里固然有妹妹,只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也就是说,黛钗合一才是男子们心中最完美女性的样子。尽管曹雪芹在感情上偏向了林黛玉,但不可否认,如果拉回到现实中来,进行投票,林黛玉赢过薛宝钗的机会并不太大。黛钗合一,是为可卿。这也许就是《红楼梦》对于女性标准给出的最高宗旨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