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沪上最知名的历史文化名街
陕西北路是中国上海市中心区的一条南北向道路,主要位于静安区境内。1899年以前,陕西北路所在地域还是上海西郊的农田。上海公共租界向西拓展后,开辟该路新闸路以南到租界南部界限福煦路(今延安中路)段,1905年以英国将领名命名为西摩路。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更名为陕西北路。
陕西北路(新闸路—巨鹿路段)是陕西北路的精华所在,曾入选2013年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它长1000米,宽9.2米。街区以陕西北路为主线,沿线多为独立式花园住宅,近千米的距离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等历史文化景观21处。无论建筑、环境、人文均体现出海派文化典型特征,是一条拥有百年历史、保存比较完整的上海“老马路”。
陕西北路“文化休闲街”是指延安中路至新闸路一段。它地处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区域,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富豪集聚,带来了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是上海难得的万国建筑风貌汇聚区域。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这一段路上的众多建筑里,不但发生过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还出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其多元的建筑语汇和风云际会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堪称老上海的城市“缩影”。
如今这条优雅宁静,充满了人文气息的马路以“文化休闲街”的新貌展示在众人面前,它讲解着陕西北路的前世今生,讲述了这些老房子里曾经串起中国历史的动人故事,以及建筑的特别之处。
交通: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或静安寺地铁站;或公交21、41、104、301、304陕西南路延安中路站,24、304陕西北路新闸路站。
陕西南路30号 马勒住宅
建于1936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北路巨鹿路路口,门牌号为陕西南路30号,由近代上海著名富商、英籍犹太人马勒兴建。建筑面积达3223平方米,宅前有2000多平方米的大草坪,称作马勒花园。
这座别墅的设计者是马勒的女儿。小姑娘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一幢童话格局的大房子。她父亲马勒于是便根据女儿梦中所见的样式造了这座别致的挪威式住宅。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离开了中国,留下了这栋无法带走的“梦幻城堡”。
现今的马勒别墅是衡山集团下的花园别墅式精品酒店。
陕西北路80号 托益住宅
托益,英国商人,英国汇丰银行的大班。1900年今陕西北路80号址上兴建自己的私宅,住宅系独立式花园洋房,特点是大面积、大尺度,讲究豪华气派,是当时上海罕见的城堡式建筑,建筑二层高,红砖英式立面,有着中世纪城堡式的双塔,塔高三层楼。后来被祥茂洋行买办陈炳谦购得。20世纪90年代部分被拆除,其中一栋别墅幸运地被保留,现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研楼。
陕西北路173号 华业公寓
华业公寓建于1934年,上海营造巨商谭千臣投资兴建,李锦沛设计。建筑形式及细部均仿西班牙式建筑风格,楼顶全部采用西班牙红瓦压顶,地下镶了一条装饰带,外墙和天棚镶嵌着玻璃砖,利用天然采光。属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过度时期的典型作品,是旧上海为数不多的由华人建筑师自行设计的公寓大楼。抗战胜利后,作家、戏剧家李健吾和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金山、张瑞芳夫妇曾在此居住生活。
陕西北路186号 荣宗敬旧居
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故居,1918年建成,这是砖混结构,带花园的三层独立西式花园住宅,有法国古典主义特征。细节设计十分精致,精美的雕花,拼花的彩色玻璃,漂亮的石柱。砖混结构,带花园的三层独立西式花园住宅,有法国古典主义特征。细节设计十分精致,精美的雕花,拼花的彩色玻璃,漂亮的石柱。
原房主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回国后,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先生斥资买下来。荣宗敬,是民国时期中国的面粉大王、面纱大王,民族资本家。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俩为荣家创业者,也是当年中国最显赫的实业家之一,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其影响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绝无仅有。1949年后这里曾长期作为民主党派的机关,改革开放后由久事集团经营。
陕西北路203号 平安大楼
平安大楼建成于1925年,位于上海白金钻石地段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是一幢西班牙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共计7层。
1939年美商雷电华影片公司的葛安农.勃力登投资,将大楼底层的安凯地商场改建成平安大戏院。该戏院曾经多次出现在中国近现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张爱玲的《色戒》了。张爱玲在《色戒》中曾经这样描绘平安大楼:“灰红暗黄两色砌砖的墙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地往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畅……”。
陕西北路286号 陕北菜场遗址
称为南京西路金三角之一的中信泰富广场,是在陕西北路286号陕北菜场遗址上建造起来的。
陕北菜场始建于1928年,共三层楼,1946年前名为西摩路小菜场。菜场当时以供应西式菜闻名,主要经营牛肉、沙生治、培根、西式火腿及蔬菜,兼营水果、鲜花等,是老上海开设时间较早且规模较大的一家室内菜场,仅次于虹口三角地菜场。1993年为了对南京西路地区进行综合开放,菜场被拆除。
陕西北路299弄 上海大学旧址
陕北菜场对面陕西北路299弄内上海大学旧址在建造恒隆广场时拆除。
上海大学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经办、共同领导的培养国共两党政治人才的学校,早年和黄埔军校齐名。“文有上大,武有黄埔”,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上海大学创办于1922年10月23日。它的前身是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后东南高师师生们闹学潮,驱逐了校方,推举国民党人于右任为校长,邵力于为副校长,共产党员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任弼时、沈雁冰、陈望道等都在上海大学任教。于是,在东南高师的旧址上,一所新型的革命学校——上海大学诞生了。
陕西北路332弄 西摩别墅
西摩别墅是民国初期的建筑,因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而得名。建于1924年,为新式里弄住宅,砖混结构三层,为老上海公寓类建筑的较好代表。朝阳部分有外挑阳台,木门钢窗,一门一号,打蜡地板,隔热房顶。红砖清水外墙,白色水泥壁柱。解放前住户均为中产阶层或小厂主。我国近代健美运动创始人赵竹光曾居住于此。现为普通居民住宅。
陕西北路369号 宋家花园
陕西北路369号,宋氏家族旧居,也是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典礼场所之一。1931年7月,宋母倪太夫人认张学良之妻于凤至为“干女儿”的拜母礼仪也在这里举行。
宋家花园建于1908年,二层半高、四面临空的英国式花园别墅住宅。住宅宽敞明亮,楼前绿树成荫,景致怡人。原主人是一个叫约翰逊•伊索的外国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师宋耀如(宋庆龄之父)买下,成为宋家花园。
解放初,宋庆龄在这里创办了上海第一个新型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邓颖超等应邀来到“宋家花园”参加托儿所的开幕典礼。托儿所迁出后,这里成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临时办公地点。
1981年宋庆龄去世后,这所饱经历史沧桑的房子由中国福利会管理、宋庆龄基金会使用,同时又是福利会老干部活动室。宋家花园旧址,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陕西北路375号 怀恩堂
怀恩堂是中国上海一所知名的基督教堂,位于静安区陕西北路北京西路口,系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场所。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创建于清宣统二年。教堂经装修后焕然一新,大堂由1幢中3层楼房、2层的楼房组成,东南角有一高耸的钟楼,另设小教堂,大堂的礼拜实况用闭路电话传播到各小礼堂。礼拜时可容纳2000人以上,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经常有世界各国教会人士前来参加礼拜,有的还被邀请在此讲道。
陕西北路380号 许崇智住宅
陕西北路380号的红砖二层洋房,是国民党元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的住宅。
许崇智出生于官宦世家,他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福建武备学堂教司、福建新军参谋等职。南昌起义后举兵响应,被推举为福建陆军总司令。在中华民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里,他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许多战役,战功无数。
许崇智与蒋介石同岁,且都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上海同结金兰。北伐战争胜利后,许崇智接受了蒋介石调拨的20万大洋赴美考察,1929年返回上海后就在公共租界西摩路380号造了这幢房子。后因与蒋介石的矛盾,他弃政从商,1949年离开上海定居香港。
陕西北路414号 董家住宅
陕西北路414号门口有块铜牌“董家住宅”。这里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届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在上海的住宅之一。那是一栋有着醒目红砖外墙,四层楼面欧式风格的建筑。
1940年,董浩云在上海筹资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此房,当时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和董家亲属都居住在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董浩云是国际航运界声名赫赫的人物,脐身于世界七大船王之列,曾一度成为仅次于希腊船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船王。董浩云是20世纪中国现代远洋航海事业的先驱,其创办的巨大事业由两个儿子董建华和董建成兄弟继承发扬。长子董建华后来成为香港特区首任特首。
解放前,董浩云在上海徐汇区建国西路还有一故居,长子董建华就出生在这里。这是一座两层复式结构的花园小洋房,不过一直都是租用而未曾真正将物业买下来。
陕西北路430号 犹太住宅
建于1913年,建筑为西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自由平面,空间丰富。清水砖墙,各立面差异明显,不讲究对称,鱼鳞瓦铺坡屋面。房主原为犹太人,一二楼从事黄金美钞买卖,三四楼居住活动,一家人在此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是20世纪众多犹太家庭中上海的一个代表。
陕西北路457号 何东公馆
陕西北路457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原为香港太平绅士何东爵士旧居。何东是当时人所皆知的香港首富。现澳门赌王何鸿?就是何东爵士的侄孙。
整座豪宅仿欧洲17世纪的建筑风格,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是邬达克擅长的小体量建筑。整个建筑高为二层,砖混结构,坐落于花园中央。花园优美至极,四周用竹篱笆与外界作了间隔。
1949年后,何东家族举家迁回香港,何东住宅由上海房地产部门接收。后作为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以后,这个编辑部改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并于1979年正式出版了《辞海》。
何东公馆如今该处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陕西路上不容错过的名人名居风景。二战时驰名中外的太平花园也是何东的产业。太平花园就在何东旧居,也就是现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对面。
陕西北路461号崇德女中校舍
陕西北路461号七一中学前身为私立崇德女中,建于1905年,是连着若大花园院落的一幢三层楼洋房。
那时的崇德女中是一所地方性很强的教会女中,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基本上是广东人,而且有多种宗教活动。该校领导多宗教界人士,以教授文商见长,尤以英文为其特色,社会声誉颇佳。当年学校的学生多来自中产以上家庭,永安公司的郭家女孩、著名影星阮玲玉、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妹妹贝聿嘉等都曾在此校读书。她们穿着月白色的布褂、及膝的黑裙、长统的麻纱袜子,在当时的上海滩名噪一时。还有报纸刊登《弄堂里飞出金凤凰》的文章描写这里女学生的生活。
抗战胜利时,学校已建有中共党支部。郭沫若、许广平等民主人士曾应邀至崇德女中演讲。1953年,市教育局将崇德、进德两所教会学校合并,改为公办,更名为上海市第七女子中学。1958年开始招收男生,校名改为七一中学。2007年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陕西北路470弄 太平花园
陕西北路470弄及438—464号的一片洋房被称为“太平花园”,花园里弄,建于1928年。20世纪初由中国近代史上同为外交家、法学家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所建。房屋为联体式别墅,富有浓郁的欧罗巴风情。这里曾是南欧人在上海的一个集居点,弄内居民以侨民居多。早期入住者大都是中产之家,如医生、工程师、洋行经理等。抗战开始,中国住户增多。
太平花园弄内3栋建筑总体平面呈“U”字型,中间隔以草坪。建筑风格上体现了巴洛克式特征。这三栋建筑的外观较新,整体保存较好,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悠久历史而具有较高价值。
太平花园弄内房屋现作为居民住宅所使用。
陕西北路500号 西摩会堂
这座犹太教堂建于1920年,原名叫拉希尔会堂,由于坐落于上海的西摩路(陕西北路原名),俗称西摩会堂。它是当时在上海的犹太富商沙逊家族第三代大班亚可布•沙逊为纪念其亡妻专门捐款建造的。它是目前上海现存时间最早、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教会堂。建筑面积为2885平方米,园地面积3555平方米。现在这里是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一般人无法进去参观。
犹太人到上海后,仍然执著着自己的信仰,在上海先后建立过七座犹太教堂。至今保留的比较完好的只剩下两座,一座就是位于虹口区提篮桥的“摩西会堂”,另一座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摩会堂”。西摩会堂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希腊神殿式建筑,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是犹太教在中国的代表作品。
2001年10月,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将西摩会堂收入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这是中国19项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筑当中,唯一位在上海市的建筑!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父亲,年少时曾就读于此教会堂,故克林顿夫妇来沪时曾来此拜谒。以色列两任总统赫尔佐格和魏茨曼、两任总理拉宾和内塔尼亚胡,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前德国总理施罗德等均曾到访。
陕西北路525号 南阳公寓
陕西北路525号南阳公寓原名南洋公寓,建于1933年,砖混结构,四层。由近现代著名华侨实业家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设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资建造。
提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许多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还会记得这家规格较大、历史悠久的公司。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两位出自佛山的著名实业家和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面对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简氏兄弟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从1905年创建,长达半个世纪,是我国卷烟工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享誉最高的卷烟厂之一,在外烟倾销中国市场的环境下以国货为号召,大大振兴了我国的民族工业,这在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中是不多见的。公寓现为居民住宅。
陕西北路549号 花园住宅
建于1924年,呈新古典主义与装饰艺术派相结合建筑风格。框架结构,楼层前二后三、水刷石墙面,立面线条对称,装饰立柱,齿饰线角,原居民住宅。解放后一度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上海管理处机关和民航上海管理局老干部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