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治理培训机构与减轻学生负担
【整理旧文字,草于18年3月某日】
昨天正月十五,也有人说是元宵节。
晚上没吃元宵,吃的水饺。
没想起元宵节,也不是特别喜欢元宵。
上午讨论了几个材料,一帮伙计很投入,讨论的很热烈,整整一上午的时间,脑袋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很多问题没解决,有点累。
中午没休息,下午有点犯困。
晚上吃过水饺,依旧感觉疲惫,就早早躺倒床上,在隆隆炮声中很快睡去。
过完十五,年就真的是过完了。
孩子们明后天就开学了,一个新的学期又开始了。
年前年后,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减轻学生负担,整治培训机构。
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出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学生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靴子终于落地。
一时间,培训机构似乎成了过街老鼠,几乎所有人都喊打喊杀。
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培训机构,确实问题多多,确实应该规范,确实应该治理,确实需要整治。
但减轻学生负担,确实不仅仅是整治民办培训机构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刨根问底,循根问源,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年前节后,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都收到大量学生对学校(主要是普通高中)提前开学的举报投诉,组织学生补课的投诉,教师开展有偿家教的投诉;这些行为,无一不加重了学生负担。
教育部门年年都发布禁令,严禁高中学校宣传高考状元,宣传高考升学率,效果如何,结果如何,年年年年而已;有些地方的一些初中、小学甚至也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宣传自己的升学成绩。
严禁考试公布名次,哪个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级的位次。
在很多地方,很多人眼里,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一所高中的教学质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就是一本上线率和上线人数,甚至是考取了清华北大北大的人数,其他985、211有时都会沦为其次。
社会上,甚至有些机关学校,招聘启事都会限定只招985、211,一般本科院校出身的清华博士都受歧视。
这一大背景下,家长怎能不焦虑,老师怎能不努力,学校怎能不积极;最终结果,就是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增加学生负担。
违背不违背教育规律,影响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大家未必不知道,但在分数面前,只能暂且搁置。
至于开展超纲教学、开展学科竞赛,更为恶劣的开办占坑班,与中小学升学挂钩,培训机构肯定做到不对,但板子完全打在培训机构身上,确实也未必完全公平合理。
民办培训机构,其逐利属性,就决定了有时会发生为了利益不顾公益的问题。
我们的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与民办培训机构合作办这些事情,恐怕就更应该杀无赦了。
作为家长,更不应该把自己的亲孩子往火坑推。
当然,培训机构,也是加重学生负担队伍中的重要指战员,估计不是指挥员,应该算是战斗员。
战斗员也是战斗力量,解决了培训机构问题,也能消灭加重学生负担的有生力量。
开展集中治理行动,双手赞同,坚决拥护,全力支持。
不过,要充分认识这种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四部门联合发文,很多具体工作还要教育部门落实。
国家、省、市、县层层部署,最终的整治工作还要县里实施。
县一级教育部门的工作力量、工作手段、可调配的资源与治理整顿的任务相比,缺口很大。
前天看了一个报道,武汉有证有照的培训机构441家,有照无证的8000多家,无证无照的多少家没说,估计肯定也很多。武汉这种情况,不是武汉所独有,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言。
对于无证无照和有照无证非法开展培训的机构,四部门文件提出了要求,开出了药方,大量非法培训机构,应该依法处罚,依法取缔;处罚怎么执行,取缔如何落地,是基层的同志面前的难题。
再难也要做,培训机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培训机构不是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
减轻学生负担,需要综合施策,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