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读书教育

世间最美好的家庭就该是这样---读《我们仨》

2017-05-06  本文已影响128人  微尘悦读
世间最美好的家庭就该是这样---读《我们仨》

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有十余天了,半个月里每每遇见楼下头发斑白的老夫妇,总会想起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以及她们的女儿钱媛,我想世间最美好的家庭也不过如此吧。带着羡慕、崇敬和憧憬之情,写下三点心得作为对“他们仨”的怀念。

        NO1---“此情只应天上有”

        钱锺书与杨绛的好,完胜古今多少才子佳人,好生让人羡慕。钱锺书说杨绛“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朴实的语言足以击碎所有华丽、优美的辞藻。美好的情感不是写出来的,是用日子一天天过出来的,《我们仨》的第三部用十六节从初见写到离别,平淡的文字里透着无限的深情。

       何为最美好的感情,钱杨二人的志同道合为我们写下最好的注脚。“翻书堵茗相随老,安稳坚牢祝此身”,他们两人正在因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就像李清照和赵明诚那样,终日品茗赋诗,不亦乐乎。但钱杨二人比李赵更胜一筹,却在于价值观的高度契合。钱锺书每写完一段文字,杨绛总是是第一个品读的人,他们为对方理发,给对方的书题写书名。我想美好的爱情也不过如此吧,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唯有灵魂相配的伴侣,才能相守一生。

       生活终究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共同的兴趣爱好终究无法替代生活的全部。钱钟书不是书呆子、他的爱妻柔情传为世间美谈。“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他理解杨绛,杨绛出生富家小姐,从小不谙家事,钱怕妻累,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悄悄洗衣,这种体贴让杨绛大为感动。用心的付出总会得到回应的,杨绛为钟书的付出也胜过自己,她说“我了解锺书的价值,愿意为他研究著述,事业的成功,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互相的理解,理解愈深,情感愈烈。真正美好的爱情,唯有相互的理解,才会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NO2---“家风平贴清如镜”

      谈起女儿钱瑗,钱钟书和杨绛总是充满自豪的,杨绛认为“是我们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最好的女儿。如果有人问我,想要一个怎样的女儿,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就是钱瑗那样的!钱瑗很幸运,出生于杨绛和钱钟书的家庭,从小受父母影响,酷爱读书,11周岁时已读过《西游记》《水浒》等名著,她和爸爸钱钟书一样,不管到哪里,就找书看。在这个完美的书香门第长大,有“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做母亲,有博学风趣的父亲,父母生平“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学渊源,钱瑗想不优秀都难。

     好的家庭有很多种,于我而言,最完美的家庭当首推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这样的“书香之家”。闲暇之余,家人围炉读书,各寻其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家是中国幸福家庭中最完美的样子,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极好的,这也是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从父母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未来,从孩子身上亦能看出父母为人处世的风格。杰出的父母才能造就杰出的子女。想拥有钱瑗这般完美的孩子,首先得学做钱钟书、杨绛般杰出的父母。

NO3--“世间好物不坚牢”

        人生终归是一个人的修行,无人可以替代,哪怕是最亲最近的人,也注定要分离。天妒深情,杨绛先生于1997、1998年分别与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走散了,从“对影三人”走到“孑然一身”,人生最悲痛莫过于黑发人送白发人,杨绛先生将其悲伤和对丈夫、女儿无尽的思念沉埋在《我们仨》里。

       读《我们仨》,我是沉痛并羡慕着。这部小书可谓是近代中国文人的编年史,走笔墨迹尽是沧桑,20世纪初杨绛与钱钟书双双赴欧留学,在巴黎诞下小女钱媛后回国执教,几经辗转,命若浮萍,经历了抗日战争、新中国、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虽无“死别”,却屡次“生离”。他们本可以留洋潜学,但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使然。“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何去何从的,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人间正道是沧桑,或许正因了这些次生离,才让最终要到来的“死别”变得如此的艰难和不舍。

        杨柳自古隐喻着离别,寄托的是希望留(柳)下的情感。杨绛的文学素养与钱锺书不分仲伯,她在《我们仨》的前两部分,以梦境形式,用“现代派意识流”的写法讲述了最后几年奔走医院、家庭的情感体验,对此,我感同身受。我能很深刻的体会到杨绛先生的苦痛,虽然她的文字淡淡的,轻轻的,甚至于很多悲伤不经意间似乎就藏在纸后而很难发觉。

       家是什么,谁都无法说清,谁也都无法永久的居留,家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客栈,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都在寻觅归途。亲人在,才有家,失去了亲人,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就真正成了冷冰冰的客栈。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人,就像在人生旅程中无法选择注定要与你同行的人,这是命,冥冥之中已有安排。“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对于杨绛先生,她是幸福的,一路同行的有志同道合的锺书,有懂事贴心的钱媛,怪只怪“我们仨”实在是太好了,让上苍都生了嫉妒之心,故“好物不坚”、“彩云易散”,终究是要散的,时间早一点,晚一点而已。或许,在另一个时空依然还是这样的“我们仨”。

世间最美好的家庭就该是这样---读《我们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