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热点,不找素材,写书评6个月,挣了18500元稿费

2020-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汤小小

昨天,又收到6本书的结算单,一共是11500元,我悄悄地把结算图片给老公看。他不屑地看着我,“一千多有什么好嘚瑟的,写了两个月,不过是挣了个买书钱。 ”

我得意地晃了晃手机,笑着说:“再认真数数,可别告诉我,你是嫉妒我故意不识数的。”

要知道每次让他帮忙买书时,老公都会抱怨:“天天买书,也没见挣到钱,回头搬家时处理2毛钱一斤,看你找谁哭鼻子。”

确实,从去年12月写书以来,这半年我买了很多书,书桌边的暖气片上摞得满满的不下百本,而且最初两月惨不忍睹,一个月能上稿一篇都是撞大运,从未有过太多奢望,更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过万的稿费。

然而,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坚持磨炼了三个月,渐渐摸到门路,写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至今已写15本书,稿费18500元,其中单篇最高稿费2000元。

(部分稿费截图)

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老师总结的那句话:“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只要坚持按这个思路来,相信你也能很快能见到成效。

01

一个中心:确定主题,搭建框架

写书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毋庸置疑是主题,有主题一篇文章才有主线和灵魂,才能把散落在书中的观点,像穿珍珠一样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但一本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有很多的人物、事件、故事等等,一个大主题下还有很多的小主题,究竟选择哪个角度、哪个主题来写因人而异。

例如《浮生六记》,在芸娘和沈复的爱情故事中,有的人读到的是夫妻琴瑟和鸣,有的人感受到的是芸娘的懦弱妥协,还有的人悟到的是沈复的不作为和没担当。

我在写这本书时,快速浏览封面、目录和序言后,确定主题为有趣的婚姻,于是重点阅读书中关于有趣的故事和情节,边读边勾勒出框架观点和需要的素材。

书读完的同时,围绕主题我搭建了三个小观点:有趣的婚姻,互相理解、彼此成就;有趣的婚姻,琐碎生活、活色生香;有趣的婚姻,不怨不恨、患难与共。

相应地书评中的素材就是芸娘和沈复夜读诗书、女扮男装逛庙会、自制假山盆景活花屏、选用深色布料做衣服一衣三穿、艰难潦倒时患难与共、互相鼓励等等。

所以,主题不同,书评的框架、亮点解读和素材也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在阅读书籍时,阅读的重点章节、故事情节和金句选择也不同。

正如美国百科全书编辑莫提默·艾德勒所说:“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以说是盛装而来,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找出这本书的骨架。”

找出书的骨架,也就找到了书评的主题。

就像一棵树,枝干的高低决定了树的高低;枝干的走向,决定着树生长的方向;枝干的粗细,决定了树的形状。

主题不仅是书评的灵魂,更是贯穿书评的主线,书评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到主题的约束,都要为主题服务。

02

 基本点一:代入情境,感同身受

一个人要有血有肉,情感才能饱满,灵魂才能灵动。同样的一篇书评要形象生动,也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犹然记得写《人生》这本书时,写完初稿后,老师点评了半页纸,大意是:故事主线不完整,很多背影缺失;叙述太平淡,干巴巴的没情感,就像读新闻。

一共248页的书,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一次次地修改高加林的故事,但始终还是像新闻报道般,只有事情经过和结果,没有情感的波澜起伏。

百思不得其解中,老师告诉我,你试着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把高加林的人生变成自己的人生,与他一起感同身受,这样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

尤其是讲完书中的故事后,如果没有把自己置于人物的情境之中,写出来的感悟和评论就像生搬硬套凑上去的,特别有割裂感。

按照老师的办法,我闭上眼睛,慢慢地把自己幻化成高加林,下岗回家的悲怆、初遇爱情的悸动、面对大城市诱惑的纠结,还有最后近乡情劫的悔不当初,这一幕幕像放电影般撞击着我的心,有时欣喜若狂,有时心如刀割……

百感交集中,我一口气完成了高加林的人生故事:初遇,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迷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跌落,万般努力,一朝梦醒皆成空;醒悟,人生没有对错,只有成长。

写完后,我坐在电脑桌前,边朗读边修改,没想到把老公感动了,他说:“你写的这个故事很感人,听你读的我都想去看书了。”

正如俄国作家柯罗连科所说:“任何感情只有在自然的时候才有价值。

只有真正活在书中的情境里,说出来的话、做出的行为、流露的情感才能立体丰满,生动真实,才能如行去流水般自然舒畅。

所以,书评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

03

基本点二:总结升华,突出实用

“你知道读者看书评最想得到什么吗?”

当老师抛出这个问题时,我正深陷于无语凝噎的痛苦中,薅了两周头发,憋出的两个大纲全部被枪毙,关键还要继续开脑洞。

因为自己接的书,哭着也得写完。

可是这本《社会心理学》全是干货,用心理学术语和心理学实验研究解释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像学术论文,且内容多、广、杂。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要写书评,我可能没有足够的耐心读完。尤其是受翻译影响,表述逻辑和语言习惯没有完全本土化,常常看着思绪就飘了。

“如果只是转述书本内容或情节线索,直接看书或简介不更好吗?写书评前,首先要自己把书读懂,写出书的‘致用性’。”

写出书的“致用性”。

老师的话像一盏明灯点亮了黑暗,我重新调整思路,不再拘泥于高度凝练全书内容,而是从这本书对人生活、工作的指导意义方向找突破点。

很快,我以“人生有一种智慧,叫换个角度”为主题,选取了社会心理学影响人思维的三个点:换个角度看自己、换个角度看别人、最重要的是行动改变。

最后,结尾立意时,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生,角度决定人生高度和换个角度,就是给自己换一个高度进行层层递进式总结提升,结果顺利过稿。

正如歌德所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书评最关键的是要写出书中蕴藏的深意,把触动人心的点提炼出来,让人获得启发或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既要把书写薄,还要把书活。

回首这半年写书时光,不仅收获了较为丰厚的稿费,还获取了很多的写作素材、金句,更重要的是丰富了自己的内心,在书的海洋里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以前看书纯粹是消遣,如今每读一本书都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说得对吗,有哪些启发,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把它写成书评?

越思考,思想越辽阔,人生越丰厚。

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写道:“要想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不是把书买下的过程,而是把这本书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书评就是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把书中的精华内化成自己的想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如果你也愿意写书,让我们一起把手中的书铺成脚下的路,随着书评的延伸,走向愈加丰盈多彩的人生。

个人简介:心然,第一期书评影评人物稿班学员,沙场客,文艺范,感悟人生、感悟亲情,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诗和远方。

汤小小说:我整理了200份投稿资源+编辑邮箱~“标题”查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