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一定会胜于蓝
午觉渐入佳境时,一个电话让我睡意全消,两个学生要专门从长北来市里找我。这俩孩子,是我带的第三批毕业生,今年刚上高中。这学期开学后他们就联系过我两回,不巧的是我一次在娘家,一次带孩子出门玩了,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得见见这俩小子。
想想小学毕业后的初中三年,我几乎就没见过他俩,孩子们长成什么样儿了呢?
一开门,嗬,一个是近一米八的大个儿,一个是满脸的青春美丽疙瘩痘。与小时候的胖嘟嘟肉乎乎完全不同的清瘦俊朗让我有一瞬间的失神:我的小男孩儿们什么时候都长成翩翩美少年了呢?
坐下来边吃边聊。先说说他们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一中学习紧张,压力山大,各种不适应ing……铁中相对宽松,定了学小科的高考目标……免不了满满的关心和鼓励;再聊聊之前同班同学的近况,谁谁二中太行呢,谁谁职校学艺呀,谁谁辍学打工了……欣慰之余亦不由地一阵唏嘘;还不忘问问母校的老样子和新变化,回忆曾经带过他们的老师和小学时候的种种经历,总是有笑有泪,还傻傻地感叹就小学无忧无虑,刚上初中时好想回去,现在能回初中也心满意足……
就在我还沉浸在他们小学时的懵懂记忆中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话题竟成了“寒门难出贵子”、“高考是唯一公平的选拔方式”、“二中跳楼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作为独生子女的自私本性和抗挫能力”、“高中老师说了,小学和初中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语文老师……”甚至在讨论长北周边小学现状时,其中一个孩子还提了一个我完全没听过的概念:“供给侧结构改革”。压根没上过高中的他老师我也顾不得自己的孤陋寡闻,不耻下问地再三确认这几个字,最后人家一句“简而言之就是优胜劣汰”才稍稍缓解了一点我的小尴尬。
两个多小时的聊天,我慢慢相信并欣喜地接受了:他们真的不再是三四年前那些个贪玩的孩子了,虽然言语间依然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涩和简单,但他们真的更懂得了上进,开始学习思辨,难能可贵的是还深知父母的不易和老师的苦心……
我的孩子们长大了,长大了,就像“出于蓝草的靛青是一定要胜于蓝草的”,他们一个个都能成长为未来的“天之骄子”,那才是我们做老师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