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二章 不同的态度
名师导读
面对海上发生的奇怪事件,人们众说纷纭。为了解除海上的危险,北美合众国派出远征队捕捉巨兽……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瘠地区做完了科学考察回巴黎。我是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副教授,法国政府派我参加这次美国考察。
【直接描写】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人物的身份。
同样的,说它是一只浮动的船壳或是一只巨大的破船,这种假设也不能成立,理由仍然是因为它转移得那么快。
【解释说明】推翻了它是浮动船壳或破船的说法,引出下文。
这后一种理论,似乎最合逻辑,但它又经不起从欧美方面来的质问。怎么可能有某个人操纵这样庞大的机器?他又是何时何地、如何建造这个庞然大物的?又如何让这庞大的建造过程秘而不宣呢?
【设置悬念】用问句推出一系列的问题,层层递进,引起人们的思考。
如此一来,在否定了“潜水艇”的观点后,公众又开始了对怪兽说的青睐。人们创造了许多怪物,有荒诞的、独妙的,其愚蠢程度可以和那些发疯的鱼类学家的梦魇一争高低。
【叙述说明】在用试试无法解释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偏向怪兽说,表现出“我”对这一想法的讽刺。
《纽约先驱报》高呼“尊敬的巴黎博物馆的教授皮埃尔·阿龙纳斯先生,请表明观点。“
【事件概述】”我“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观点。照应铺垫。
我们对广阔神秘的大海一无所知,连探测器也无法到达。在那些深幽的海底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海面以下12~15英里外生存或能够生存哪些生物?这些动物是怎样生存的?我们至今无法猜测探究。
【巧设伏笔】运用三个连续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及思考,层层推进,为下文探究海底世界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要是我们认识了所有的生物,那我们应该去分析海底的生物,对于此,我认为有巨型海生物的存在。
【结构完整】通过”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使文章的脉络、结构清晰明了,方便读者快速抓住文中主要观点。
现在,我们想象一下,把角鲸放大10倍,力量也增长10倍,要是以每小时20英里的速度航行,甚至再提高1倍,你一定能想出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假设】通过想象来描述巨兽的样子,有一定的说服力。
公众的意见一提出来,北美合众国首先发表了声明,要在纽约组织一支清除独角鲸的远征队。
【叙述】为了让民众安心,北美合众国决定组织远征队来对付巨兽,推动情节发展。
所以,爱说笑话的人说,这个精灵的东西一定在中途窃听了电报,不敢随便出来冒险了。
【语言描写】用幽默的语言来解释巨兽不出来的原因,让文章文风更显轻松欢快。
现在只等生火、加热、解缆了,大家不容许这船再有半天的延期!再说,法拉古舰长本人也想立刻就出发!
【感叹号】连用两个感叹号,增强预期,说明船员们及法拉古建厂都想急切出发的心情。
精华赏析
人们对巨兽的存在各抒己见,这位巨兽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让读者更加想往下阅读,解开巨兽的面纱。
相关评价
本文开头直接点名”我“要参加此次行动;其次,罗列出各方推测,并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解释说明、设置悬念等,写出这些假设不成立的原因。第五段开头的几个反问句,不仅设置悬念,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又巧妙地埋下伏笔,为”我“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奠定基础。”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加上”我“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所以为后来这一假设被大家相信,并”组建清除独角鲸的远征队“起到很大的作用。结尾处收到的那封信,恰巧写明”我“参加这次行动的原因,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