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故乡,谁的愁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离世,又一次让许多人重温了那首经典的《乡愁》,只是人到中年,再品这首《乡愁》,开始有些不同的味道。
一直以为乡愁是一个很文艺的词,特别是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乡愁似乎是一种很遥远又很亲近的,于是他们爱拿来赋词写诗,揉搓进自己的文字里。只是那些乡愁只是两个文字,并没有包含太多。
在中国人的人生经历中,会遇到各类表格的填写,而许多表格里都有籍贯这一栏。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探讨过关于籍贯的规范,大多的说法是祖父的出生地。只是许多时候,出生地并非祖父的籍贯所在,仅是出生而已,于是又有一个词:祖籍。
祖籍是一个更遥远的地方,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祖籍永远是个到不了的地方。或许许多人也不想去探究自己的祖籍,毕竟离自己已经很遥远。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更亲近的地名,故乡。
每个人都有故乡,只是有些人永远不曾离开,于是故乡只是故乡,而有些人走得太远,故乡就变成他乡。
他乡里回望故乡,才会有乡愁,才会有些绵长而难抑的情感。
大多人都是怀念故乡的,毕竟那是儿时的味道,童年的生活。人生初初接触到的景物,生命刚刚起步的地方。
只是乡愁是个人的,限时的。有些也许会传承,但更多的是随着人世的变迁而消散。
最近这些年,台湾香港的很多青年纷纷有激进的思潮,对于中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少。有人说是教育的问题,有人说是政府的问题。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乡愁的消散。
谁的故乡,谁的愁。现在的港台青年并非都是原住民,更多的是那些离乡游子的三代或者四代。
对于他们来说,祖辈的故乡是个淡漠的概念,也不会经常被人提起。
他们是没有乡愁的一代人,因为他们不曾离乡,更不曾触摸过那些祖辈生长的地方。
这或许是他们人生的缺失,毕竟乡愁是一种美丽的哀愁,他会占据心灵的一处地方,让心有牵挂与方向。
这些也许要等人生来告诉他们,也许要等他们懂得乡愁后才会感悟。
这也正是为什么七八十年代是港台乡愁最浓的时期。
于是我们会怀念从前,怀念那些曾经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