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己的正确—开启幸福之门
“看吧看吧,又把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忘了,一年才一次,你怎么不长点心呢?”,“我辛辛苦苦工作,回家热饭也吃不上一口。”“你不帮着带孩子就算了,能不能别在孩子面前玩儿手机”“看看家都乱成这样了,你就不能收拾一下?”“想过就过,不想过就离,谁离了谁不能活啊?”
这些话听上去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是的,这就是夫妻之间的生活日常。鸡毛蒜皮的事也会吵得鸡飞狗跳。
因为我们天生就喜欢去纠正别人的错误,或者是希望别人按着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享受那种做“上帝”的感觉,达到自己的控制欲和满足感。但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正确”。
那什么是正确呢?正确,其实本身是一个哲学名词,即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与“错误”相对。但大部分人们所主张的正确只是一方面,也就是说正确并不是100%正确。
相信观看过辩论赛的人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双方为他们各自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眼看着就要打起来。此刻在场的观众,心里捏了一把汗,心想这样下去场面要失控了。这个时候主持人慢慢地说了一句话,现在交换观点,继续辩论。
几秒钟的冷场之后,双方又开始了唇枪舌战。我们要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刚刚打死都不承认的观点拼死维护。
所以,我们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正确,甚至就像上面提到的辩论赛,你上一秒还认为正确的观点,下一秒你就会为相反的观点而辩得你死我活。
因此,如果人们一直主张自己的正确,就很难分辨正确与错误,误会由此而生,纷争由此而来,那结果肯定是矛盾重重。
我丈夫是个不善于表达心的人,但却很爱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丈夫回娘家,我早早的就跟丈夫叮嘱好,回家一定要多多献殷勤,勤快一些,哪怕平常不表现也是回娘家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得对我好一点。因为当时家里人不太同意我和丈夫的婚姻。但丈夫回到家跟平时一样,有一次因为很晚了,孩子不睡觉,一开始丈夫好好说,但孩子不听,后来丈夫开始大声吼叫孩子,我跟丈夫说,你声音小一点,别让我爸妈听到,但丈夫不听,继续大声说话,我请求丈夫好多次,但无济于事。
那一刻,我的心都凉了,难道我有错吗?我想我一年才回家一两次,不想让家人担心我,让丈夫装一下也不会装吗,连这个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这日子没法过了,于是心里打定主意第二天马上离婚。
那一晚,我一夜未眠,感觉人生一下子到达了谷底,后来引导我的老师跟我讲了安徒生童话里的一个故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讲的是一个乡下农民赶着自家的马到集市上做交易,出门前,他问自家老太太,我应该换点什么东西呢?老太太却说,老头子,你知道得最清楚呀,你做事情总没错。就这样,老头子上路了。
在路上,农民先是把马换成了母牛,然后是母羊、肥鹅、母鸡,直到最后换成了一袋烂苹果。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了两个英国商人,他们用一斗金币打赌他回去必定会被老太痛打一顿。农民却自信地说,他非但不会被痛打一顿,还会获得一个吻。最终,农民赢得了那斗金币。
谁都可以看出,故事中的老头子并不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丈夫,老太婆有足够的理由抱怨,抱怨他贫穷,抱怨他愚蠢,但她没有,因为她懂得,家里不应该有“对错”,只应该有“爱”和“包容”。
一开始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老太婆特别傻,但当我在反思时,我发现:我自认为自己正确,自己有理,想让丈夫按照我的标准生活,结果失去丈夫的心,走到了离婚的边缘。后来想想其实这个老太婆一点都不傻,反而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第二天,我没有跟丈夫离婚,到现在也没有,即便现在结婚已经快7年,拥有两个孩子了,我们依然过得十分的甜蜜,每天像度蜜月一样。虽然在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断会有磕磕绊绊、吵架拌嘴。
但我们都学会了让步的最好方法,放下自己的正确:当我无理取闹发疯时,丈夫一句话不说,默默的听我发牢骚。当丈夫做的决定不符合我的心时,我总会想起那个故事,并且会说一句“亲爱的,我知道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朋友们,这么看来,夫妻生活中,我们为什么痛苦呢?原因是我们坚持了自己的正确,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所坚持的正确,只能够让我们陷入偏执、自高自大,让我们的家庭陷入危机,让我们周围的人陷入痛苦和不幸。那么那个时候相信我们会欣然放下自己的“正确,”撕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嘴脸”。
“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让我们都放下自己的正确吧。去开启那扇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