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把世界观转到宇宙实相上,不着心,少消耗
刘丰老师说了一句话:“当你这个人觉醒那一刻,你会发现你今生今世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为觉醒服务的,没有一件事没意义。”
即生活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跟你有关系的人,在跟你有交集的时候,其实就在帮助你认识自己,修为自己,觉醒自己。
其中和孩子们的关系也如此,看似好像带娃而已,并没有像与其他关系相处那么复杂,但实际上,与孩子的每一次相处不论愉快或者不愉快,与孩子共同经历成长中的困难,对孩子每一次生病的陪伴,与他们的每一次矛盾吵闹和”爱恨情仇“,这个过程其实都在反映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如果有带着觉察,你会看到自己的心在每一次的境遇中的不同变化。从而真正领悟到,是你在借助外界修炼自己。
从每一次的慌慌张张,恍恍惚惚,唠唠叨叨,动不动的嗔怒急躁,到开始慢慢的在某一刻感受到内在自性真心的平静,淡然。
比如以前当帮孩子找东西,反而遭到埋怨时,心里会有点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生气这熊孩子,帮他还帮出毛病了,怎么爬到我头上去了,是不是给惯的?!
经过了几次磨炼,突然有一天,领会到了宋振锟老师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分享过。那时候还只从理论上去学,在实际行动上属实做不到。尤其孩子要是说话带埋怨,我就感觉心凉半截,不过这也是我心里的感受,做不到的时候,就坦然面对自己做不到。怎么能不起波澜,这也太难了。
宋老师说的这段话是:
当你活在这个世界里边的时候,你只需演好你的角色就行,只管去做。认真地去管,尽你的责任,当你尽完责任,对方还反过来还埋怨你,你的心应该是不起波澜的。因为你是两个你,一个是假你,假你是体验该你做的一切,而真的你是如如不动的,本自具足的。那是在大我的层面和家人保持距离。但是在小我的层面完成这一世的恩怨情仇,了这累生累世的债。把世界观转到宇宙实相上,不着心。
其实对学来的理论一时做不到很正常,不用太心急,因为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件件事情来不断磨你,在无意间,发现自己似乎做到了一点。
昨天下雨了,孩子们回来时,书包湿了,我好意帮他们把书从潮湿的书包里拿出来,早上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书还来抱怨时,我就帮着找,竟然对他们的抱怨没那么在意了,不嗔怒也不炸毛了,彷佛他们不是在说我,就是有点真我如如不动的那个意思,且心里明白,不是在忍耐,就是觉得他们的话落下来就像羽毛那么轻,而且话音落下顷刻间就消散了,根本不往心里去。
这时就领会到了宋老师说的那种感觉。这一刻不同的感悟,并不是一下子有的,而是有之前好多次“抓心挠肝”经历作铺垫的。
当然,这只是一次的体会,并不代表往后每次都能做到这样。只是通过了一件事情体悟到有智慧的人说的那种境界是有的,需要去修习才可能达到。有道之人指出的境界,姑且不论有多高深,至少自我消耗比较少。
那有人可能会说做不到怎么办?被埋怨干嘛不怼回去?或者干脆不帮忙不就行了。
在现实中,如果哪次做不到,也是正常的。气不过时,甚至骂上两句或者拿戒尺打两下也不是不可以。因为这些也是自己当下真实的反应。只是同时还能意识到人是可以有选择让自己的心境再往上修一修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听了哪位老师说的话就一定要逼着自己立刻做到什么境界,把它当成标杆,结果看看自己今天怎么没做到,过了一天怎么还是没做到,这样反而变得不自在了。
渐修渐悟,自然而成。
最后分享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