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左传摘记-隐公七年

2019-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Dr_hejiasheng

1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

译: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记载,由于妨碍了农时。

赏析:

《论语·学而》有“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鲁国在中丘筑城,正是夏收时节,因而《左传》作者予以批评。

2 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译:

齐僖公派夷仲年前来聘问,这是为了巩固艾地的盟会。

赏析:

夷仲年,又称齐仲年,季仲年。齐前庄公之子,齐僖公之弟。生年不详,卒于齐僖公三十二年。齐鲁结盟之后,盟国之间互相聘问,属于正常礼仪。

3 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

译:

秋季,宋国和郑国讲和。七月庚申,在宿地结盟。隐公进攻邾国,这是为宋国而去进攻的。

赏析:

齐鲁郑结盟之后,宋卫的实力明显弱于三国。因此宋国打算求和,与郑国结盟。隐公七年为前716年,该年七月无庚申日,庚申日在八月十八,公历七月二十二,因而宋殇公与郑庄公八月庚申在宿邑会盟。

而宋国加入齐鲁郑盟约之后,鲁国攻打邾国,名义上是为了替宋国进攻,实则是解除宋国在鲁国旁边的威胁。

4 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

译:

当初,戎人朝觐周王,向公卿送了财币,唯有凡伯不以宾礼款待。冬季,周天子派凡伯来鲁国聘问。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对他加以截击,俘虏他回去。

赏析:

对王室而言,戎族不属于诸侯,戎族能去朝觐周王,应当是与鲁国结盟的结果。王室尽管衰微,但凡伯却没有以宾礼对待戎人,不仅如此,可能自恃为周公子孙,而侮辱了戎人。因此桓王派凡伯到楚国来聘问,返回的路上遭到了戎人的劫持。此后《春秋》中没有凡国的记载,可能桓王就此收回了凡伯的封地。

5 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译:

陈国与郑国讲和。十二月,陈国的五父到郑国参与结盟。壬申日,和郑庄公盟誓,歃血的时候心不在焉。泄伯说:“五父一定不免于祸,因为他不认为结盟是国家的利益。” 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参加结盟,辛巳日,和陈侯结盟,看出了陈国将要发生骚乱。

赏析:

郑国可能由于连年征战,国力无法支撑,因此从隐公六年开始逐渐改变策略,开始与周边各国讲和。隐公四年,陈国参与伐郑,隐公六年,郑国攻打陈国。而就在六年的时候,郑国开始向陈国求和,不过陈桓公因为宋、卫的盟约,没有答应。而七年由于郑国与宋国结盟,因此陈国也答应了与郑国的盟约。

本次结盟,陈国公子五父到郑国,郑国公子良佐到陈国,互换盟约。然而五父在郑国的时候心不在焉,良佐在陈国也看出了陈国的政局不稳。陈国的大夫中,部分亲蔡,部分亲郑,良佐在陈国获得这方面的情报非常容易。

6 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译:

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桓王那里,所以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同意,于是就订了婚。

赏析:

陈桓公把女儿嫁给郑公子姬忽,属于加强陈郑关系的举措,客观上也加强了陈国亲郑派的实力,也让后期郑国得以插手陈国局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