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你是否也在渴望速成
前些日子对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为怡情、二傍身,便饶有兴致的联系了两家培训机构。
不成想却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断断续续接到了5个培训机构的10多个推销电话。
无一例外的都宣扬自家的速成优势。
市场是以需求为导向的,“速成论”的兴起必然是消费群体的潜在需求所致。李笑来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
人都有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劳而获”或“少劳而获”的念头。劳尽量少、获尽量多。人性使然,只是有些人更懂得自我调整,仅此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痴迷于赌博,也能从侧面解释这个问题,他们更渴望尽快的获取结果。
我们再来看一个比较极端的事例:3月26日3名嫌疑人,在香港中环威灵顿街一间珠宝店,抢走价值4千万港元的珠宝。
其实3人事前何尝不知此等行径的罪行和后果(实际上当日傍晚3名嫌犯均已落网)。但急于快速获取财富的欲望还是驱使着他们铤而走险。
这中间有个常识性的问题常常被人们忽略:人生有些阶段是无法跨越的。正如我们无法跨过青年直接步入中年一样。
财富的积累也不例外,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幸运儿通过一些特殊方式(比如彩票等)短期内获得大量财富,可是由于能力的积累不足,无法驾驭突如其来的财富,结果大概率会被散尽,这完全符合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均值回归”原则。
虽说无法做到速成,但是通过努力和正确的方法,是完全可以缩短时间的,但缩短的那部分时间一定是用更勤奋的付出和努力换取得,绝非无故增减。所以这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
等价交换原则
想要获取什么,就必须拿等价的东西来交换。
可能看到这里,有朋友会提出一个疑问:那些乞讨者呢?
他们同样是在用等价的尊严和时间来换取的。这里讲到的“等价”并非局限在物质层面。
而在如何去判定价值的等量方面,李笑来老师在书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来发散性的概述一下:
拿一张A4纸,中间对折,左边写上你拥有的,右边写上你想要的,尽量做到客观评价,把等价的进行连线,最后右边没被连上的直接划掉。
在已被连线的选项里面剔除那些不是“必要的”“必需的”,然后再按优先级顺序进行交换。
从A4纸右边被划掉的那部分里,挑选出“必要的”“必需的”,然后抄写在一张新的A4纸上,在另一半纸上客观的写上等价交换的东西(或努力)。然后制订行动计划。
这样一轮下来,我们就能更加清晰的明白自己的当下状态,和努力方向,进而减轻内心的焦虑。
“速成”的理论大都基于两个基础,一是放低标准;二是用更密集的时间训练或更巧妙的方法弥补。
不管是哪一种都一样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想来这5家给我来电的设计培训机构,应该也是一方面通过降低对“设计”一词的理解标准,然后通过多年的培训经验总结出一套高效学习的方法,最后再加上一些浮动的因素,比如练习的时长。才敢打出“速成”的广告标语的吧。
其实所有这些标榜“速成”的公司和机构,无非都是在迎合我们想“少劳而多获、快获”的心理需求。而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就会变得浮躁,而越浮躁就会苛求“速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圈。
接受有些阶段无法跨越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能够让我们更加平和的接受现状和明白努力的方向。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感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