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二
一个新的唐寅,诞生了。
他开始变得玩世不恭,甚至放浪形骸。
28岁那年,唐寅参加乡试,可是,应该安分复习的档儿,他竟然和好朋友张灵每天嫖妓喝酒。名人唐寅的荒唐事传到了主管学政的御史方志耳朵里,方志可是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根红苗正,一听说这种事儿,也没客气,直接让唐寅在录科考试中落榜,理都不理。
哪知这一回,从苏州知府,还有名士文徵明的父亲文林等一帮大V为唐寅,方志这才同意,以补录方式,让唐寅参加乡试。
唐寅在应天府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要知道,这个成绩不光非常厉害,别说第一名了,就是成功晋级,也是极难的,同为“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五次才考过,文徵明考了九次。从此,唐解元就成了他最拿得出手的名称。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唐寅在中举后的这首诗,显得极其狂妄。他可以做官了,只是等待朝廷的分配。他娶了第二个妻子何氏,但也更加变本加厉流连于烟花柳巷,这次,连他的好朋友们都看不下去了,你毕竟是要准备为官的人,况且有文名在外,行为上是不是可收敛些?
大家都是好意,但是唐寅就是不吃这套。天天纵情声色,这些朋友有的写信劝,有的当面劝,苦口婆心,结果,唐寅翻脸了,跟朋友们说道:我就是这样的人,怎么着吧!看我不顺眼,咱就不做朋友。
嘿!一句话,得罪了一帮好友。
唐寅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人品败光的唐寅就这样,进入了三十而立之年,这一年,他和江阴最牛的富二代——徐经一起进京参加会试。自信满满的唐寅可是奔着连中三元来的,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时机。
京城主持会试的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出题十分冷僻,很多举子都答不上来。惟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想都不想直接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肯定是唐伯虎、徐经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官场就是这样,这句话被在场的人听见,被传了出来。会试还没结束,流言蜚语便遍布全城,都传“江阴富人徐经贿赂主考官先拿到了试题。”
为什么大家会这样传呢?原来啊,唐伯虎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是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伯虎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种丝毫不知避嫌的做法显得相当低能。即使没什么事儿,也会使别人心中产生怀疑,嚣张的人平时结怨不少,更何况这种万马争独木桥的终极大考本来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有人开始在这个传闻上大做文章。
这些消息被高官傅瀚听到后,泄题事件的性质瞬间起了变化。
傅瀚一直瞄着程敏政这个主考官的位置,等岔子也等很久了,有人问了,就是一个主考官,有什么可稀罕的。
大家有所不知,这个主考官,可不是一般的主考官,这个主考官不止评定考生的成绩,还因为有指教之功,成为这个考生一辈子的老师。这就意味着,这个考生以后无论在哪,官位多高,都是主考官的门生。这种传统从古至今,从未断绝,比如民国时期,即使黄埔军校已成过去时,但是其中很多学生,无论政治信仰如何,都会尊称蒋介时一声校长,称周恩来一声主任。一个称谓,就意味着,你一生的政治发展方向,都需要与老师保持一致。
这就是结党的必要条件,想想这些帝国未来的官员,都是自己的门生,谁进谁升,都会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有好处。
所以,傅瀚闻到了政治的香味儿,唐、徐的传闻,给了他一个打击政敌的突破口。于是傅瀚指使一个叫华昶(chǎng)的小官向孝宗皇帝打报告,弹劾程敏政泄露试题,并且还火上加油,说:举子还未入场,题目就已满大街都有了。考生唐伯虎和徐经拿着试题到处炫耀,这简直就是给我大明盛世脸上抹黑。
孝宗皇帝信以为真,敕令程敏政不再阅题,他之前所录的卷子,都由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再将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了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伯虎。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推供,说那是屈打成招。
但是考卷复审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不存在买题卖题之说,舆论哗然——这一切都是假的,
朝廷为了平息舆论,便令锦衣卫加以审讯,但还是查不到实据,最终,迫不得已做了一个判决,说:徐经给程敏政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寻求文章。判决出来后,程敏政被罢官,不久得了和孟浩然一样的病死去。华昶因报假案,遭降职处分。唐伯虎呢?被开除了学籍,贬到浙江当小吏,并且永不录用为官。
有人说,这小吏再小也是官啊。可不是这样!官吏是一个词,但本质上区别很大,简单的说,官是在编人员,吏是临时工,尽管都承担了行政工作,但是权力和地位却是天壤之别。官就是退休了也是官,但吏,只是在服役或者工作,始终不是上等人。
唐解元啊唐解元,一肚子才华,到头来却永远做不了官,还要去当那个人见欺,狗见烦的小吏。这种结果对唐寅简直就是耻辱,
领解皇都第一名,猖被归卧旧茅蘅。
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