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生遇见春天的风

关爱行动

2017-08-12  本文已影响25人  盲人王大文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残疾人。任何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社会的需要。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数以千万计的人不幸残疾。为解决急剧增加的残疾人的康复需要,导致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

现代康复医学在概念上和体系上是对传统医学的革新,它的工作对象不是疾病而是障碍,它的工作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和保存伤病员的生命,而主要是强调功能训练,整体康复,最终重返社会。

现代康复的概念是:综合地协调利用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它一切可能利用的措施,使残疾者的功能复原到尽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最终目标是使残疾人成为自立于社会的人,与健全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村,面积5.2平方公里,人囗5320多人,重庆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一方纯朴温馨的水土,养育了互敬互爱、尊老爱幼、乐于助残、关爱他人等优秀的传统美徳!

残疾人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在我们村充分得到了特殊关爱!关爱他们日常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以及迫切需求,涉及到了生活保障、家庭婚姻、子女读书、危房改造、生产创业,及所思所想,从村支两委领导到普通老百姓,人人树立起了关爱残疾人,扶助残疾人的新风尚!

我们村现有持证残疾人161名,未持证残疾人120名,他们作为全国8500多万残疾人之中的一部分,在多个方面上都得到了应有的扶持和救助!

尤其是在他们致残之后,在生活及生产等方面所遭受的不便与苦楚,更是正常人无法体味的,他们急需康复与护理,为此,我们村在这方面真抓实干,以残疾康复工作为抓手,以预防残疾工作为己任,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们村残疾人协会积极宣传残疾预防、康复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政策,在村内上下营造助残氛围。

为了让残疾人充分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近两年来我们村以创建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村为抓手,以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家属满意、村里群众满意为追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服务网络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康复工作格局。

一、残疾人网络覆盖三大版块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

以村卫生室作为全村残疾人康复室,以村主任、村残疾人协会主席,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为村残疾人康复协调员。

定岗,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

定员,明确村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以村卫生室的两位乡村医生为康复员。

定时,根据村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村康复主题活动。

形成了镇政府主导、镇内各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以村卫生室为载体,积极构筑以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

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我们村在村办公大楼广场左边专门辟出200平方米的场地,建立集村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中心、残疾人训练康复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

至此,我们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我们村办公大楼广场上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

成立由村残疾人康复服务室(村卫生室)牵头,镇卫生院、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村康复技术指导机构。

对村康复协调员、康复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村康复服务人员水平的提升。

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村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10项康复工作

近两年来,我们村持之以恒地实施10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真正做到了残疾人的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

对智力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锻炼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

为精神残疾病人办理了救助卡,免费在区笫三人民医院领药、服药治疗。

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

我们村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査,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

我们村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必须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

“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

4.“养护行动”—关爱重残无业人员。

为重度残疾人办理了居家安养补贴。

5.“生活保障行动”—关爱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员。

6.“白内瘴复明手术行动”—关爱视力残疾人员。

7.“生活能力增强行动”—关爱重度肢体残疾人员。

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免费申领轮椅和配置假肢。

8.“危房改造行动”—关爱困难残疾人家居环境。

9.“社会救助行动”—关爱特困残疾人生活困难。

10.“阳光助学行动”—近两年来,我们村持证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初中、小学的,领取了爱心午餐补贴;一、二级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高中的,每学年获得了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三、营造助残社会氛围

我们村残疾人协会积极宣传残疾预防、康复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政策,在村内上下营造助残氛围。

我们村通过抓契机,促宣传,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村内居民宣传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了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抓载体,造氛围,成立了村残疾人康复室,搭建了一个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解答疑难、引导方向的康复医疗、功能训练、心理支持、知识普及、转介服务的宣传、医疗、教育平台,对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政策讲解、方法传授等方面工作起到了舆论引导、政策引导、典型引导的作用。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艰巨,不过,有镇残联和村支两委的坚强领导,有全村人民的大力支持,我村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一定会做出更好的成绩!

关爱残疾人,我秀我家乡,我特别的开心快乐哟!

扶残助残的行动,正在我的家乡展开了接力赛!

关爱康复工作,正在我的家乡热火朝天进行着!

我要秀家乡的美,更要秀家乡的情!

我秀我家乡,我秀家乡的赤胆之心,我秀家乡的关爱之情,我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要秀家乡慈善纯朴的优良品质和人性魅力!

热爱残疾人事业,我多么的幸福啊!

我骄傲,我自豪,我是残疾人工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