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好妈妈,是既能认真照顾孩子,又能理性爱孩子
文|江晓白
01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
对于孩子的教育,人们通常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会用什么颜色来打底,很大程度取决于妈妈最初对他的教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时,已经先天隐藏着某种偏好和特性,而能否将其发挥出来、发挥到多大程度,则取决于妈妈。
以上观点,无论我们赞同哪一种,不能否认的是,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是最持久的。所以对孩子来说,好妈妈的正确教育是孩子在人生初始获得的最大资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0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教经》是我读过的,最通俗易懂的育儿类书籍之一,它把极具代表性的亲子教育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给出了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法,使我很有收获。
这本书认为,养育从认真照顾孩子开始。
时下有很多的妈妈,在生育结束之后,就迅速回归到职场,把照顾孩子这件事,全权交给婆婆、妈妈或者保姆,这其实有很多的弊端。
因为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孩子至关重要的一年,妈妈的身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进孩子与妈妈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一般来说,母子之间的依恋感情,形成于孩子出生最初的那几年,如果错过这个最佳时期,那么以后的30年甚至更长时间,妈妈都很难弥补会这份亲密感情。
如果妈妈不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和精力,TA将感受不到爱、依恋、安全感,严重的,甚至会觉得自己是负担。
既然妈妈的爱和陪伴如此重要,那我们是不是该对孩子无微不至、倾尽所有呢?不是的,智慧的办法是,把爱藏起一半,理性地爱孩子。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某贵族学校举行夏令营活动,一个平时各方面很优异的小男孩,在吃饭时却面对着鸡蛋手足无措,因为他没见过带壳的水煮蛋,平时都是妈妈帮他剥好端到面前的。这个故事让人哭笑不得,更多的是让人警醒。
对孩子察言观色、百依百顺、予取予求,这是不负责任的溺爱,不仅阻碍了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更剥夺了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养成。可以说,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有所成就。
不想要没有大出息的孩子,妈妈们要做的,是跟“再苦不能苦孩子”唱唱反调,并且学会对TA的不合理要求说“不”,人为地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障碍、适当地让孩子“劳累”一点,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不柔弱、肯吃苦、敢负责任。
由以上可知,对孩子的照顾,妈妈们既要用心、精心,更要理性。
03
合上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可以总结为:养育从认真照顾孩子开始、把爱藏起一半,理性地爱孩子。
简单点,其实是:妈妈们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这“甜蜜的负担”千万不要假手他人,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母子关系,并且让孩子在安全氛围中感受到爱与被爱,日后成长为一个平和、坚定、温暖的人。
而与此同时,还要记得保留“理性”,不放纵、不骄纵、不溺爱、不盲目爱。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因此,对孩子的养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