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的寂寞不是你才有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与美同行

     

独行的寂寞不是你才有


    我很喜欢老师在教师评价中为我冠以乐观开朗的性格,但我知道我的内心其实是十分阴郁的。我不太喜欢一些标签,因为凭借着他们近乎完美的逻辑可以任意肢解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比如,当我对生活恐惧和怯懦时会被解读为独生子女的软弱无力,当我挥斥方遒时会被视做文科生的矫情,而当我迷茫和叹息时又硬生生的被归类为00后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焦虑。可是,可不可以不要用打量群体的目光去责备甚至肢解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呢?
‌      我不喜欢被囊括进一个群体之中,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具备一个群体所拥有的所有特征,生命伊始就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可能。但是,我们却必须生活在群体之中,这是一个很考验意志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很难不被世俗的洪流掩埋,人,太多了,而大多数人太容易被生活削平了棱角,最后曲意逢迎,亦步亦趋地走完这辈子。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可是我看见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成为标签下最最平凡和普通的一份子。他们是否幸福?我没有评判的资格。
‌      我学着远离人群,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被裹狭前行。最近读到一些资料,很多人脱离了微信之后就感觉脱离了社会关联,最后发现必须重新入世。但是我没有微信,qq也是几乎不登陆的,并且并不觉得自己与时代脱节。因为那些无关的消息不知道也罢,所谓现代人对微信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不过是一种自我暗示和强化,毕竟谁关心的都是自己,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终究不是那么真实可感。当然,除了好好学习还有不喜集群之外,与外界的反差也是我不上qq的另一原因。网络上同学的炫耀和招摇,总有一款让你羡谄。
‌    但我并不觉得这种学生时代的不流俗,不集群,可以被单一解读为孤独。贾平凹讲过,"说自己孤独的人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很多人的孤独其实是一种自命不凡和自我标榜。但是我的思想并不是很深刻这是事实,身边爱我的人很多这也是事实。我觉得我之所以要一个人,大概只是因为自己无法协调内心的矛盾,无法忍受自己的无能的一种逃避方式。称不上那宠辱不惊,圣贤庸行,曲高和寡。
‌    人的痛苦多半来自于自己的无能
‌      无能带给我的自卑和离群之苦,我大概是想要解脱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