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这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地讲解思维方式的书,在这本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来重新定义一些词汇的含义,非常的个性化。
通过书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按照作者对跨界思维的定义(关于定义是什么下文详细讲述),跨界思维可以解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跨界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让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思维的类型,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获得、学习跨界思维的方法。
下面我按章节顺序来讲述,原本有六章,有三章讲案例,所以讲案例的部分先省略了。
第一篇的内容没有直接上来讲跨界思维,而是给“界”、“思维”这些字、词下定义,这些定义可不是从字、词典上照抄过来就完事了,而是作者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
关于这个“界”字,书中并没有专门的文字去定义(新华字典上的不说了),但可以确定的是,按照作者的定义,“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有形的或无形的将它们分开的那个东西,这里的事物包括具体的和抽象的,比如说男性和女性之分,为什么这么分呢?是因为男、女性都有他们所对应的独特的性征,这些性征就是区分男女的“界”。
另外提一下,“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而变化的。
“思维”这个词作者也有他的专属定义,作者的定义在这里就用人话讲吧:就是你用你的感觉或者概念来间接感受或者概括某个东西的过程。
第二篇介绍了四种思维方式:惯性思维、立体思维、逆向思维、跨界思维。
惯性思维就是用习惯或者本能去应对外界的刺激。说形象一些就是看见美女心跳跳,闻到香味涎水吊,看到好物掏腰包,听到“下课”精神好。(唉嘻嘻嘻)
讲到立体思维的时候,作者费了许多笔墨。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立体思维,作者讲到了另外三种思维方式,这三种思维方式分别是,点式思维、线性思维和平面思维。在这里就由易到难地讲。
先讲点式思维,点式思维是立体思维的开端和起点,它可以表现思维的出发点和中心。但是,养成点式思维的人,拘泥于某个观点或某个对象,不懂得联系。
线性思维是一种单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喜欢单向性地回忆、历史模拟、注重传统延续性和经验有效性、抵制外来的东西、拒绝排斥周围有益的意见。这个应该好理解,就不用举例子了。
更高级的就是平面思维,当思维确定方向和中心的时候,就要用平面思维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和说明问题,但是这种思维局限于某个平面的全面,比如,有一则恐怖分子袭击车站的新闻,你可以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释这个现象,在这里,心理学是一个平面,而心理学有许多分支,这些分支就是某个平面的几个方面,尽管你用了心理学所有分支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但还是片名的,因为这样局限于某个平面的全面。
立体思维是指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一种立体思维,但会受到经验和已有思维方式的约束。立体思维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点式思维、线性思维、平面思维发展而来的。
第三个讲到的就是逆向思维,作者认为,逆向思维是从结果找到原因,还需要了解由原因到结果的条件和规律,运用这种规律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并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逆向思维的类型有以下几个:
1.反向型逆向思维法。你可以理解为是线性思维进行反向运用的版本,但是,作者的理解更加广泛,是从的因果、结构、功能这三个方面作反向思考。比如说疫苗,病毒原来会害人,但是病毒经过灭活以后,进入身体会增加抵抗力。还有一些算术题,如果你正着看,是不会得出什么答案的,但是如果你将它整个旋转180度以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大白话讲就是这个方法不行换另外一种方法。作者举了司马光砸缸这个例子,这里就不赘述了。
3.缺点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把某个事物的缺点转换为优点,变废为宝。便利贴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鉴于字数,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
4.溯本求源逆向思维法。这种思维方式类似于归纳+演绎。掌握了纺织的原理,就可以纺织不同类型的衣服裤子。
5.换位逆向思维法。其实就是换位思考,不仅适用于人与人,而且适用于人与其他事物。这部分过于易懂就不多打字了。
6.逆反逆向思维法。还是用大白话讲,意思是我不让你做什么事,你就偏偏要做什么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下面有请跨界思维闪亮登场!
这个跨界思维啊,作者认为,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用一种高得不能再高的层面来看待事物,在定义的最后一句话提的非常大胆,这里直接引用原文:重新再发现和重新再建立事物间新的内在逻辑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这跟洗牌有相似之处。
好像是爱因斯坦还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同一层级的问题不能用同一层级的方法解决,而是要站在更高层级的角度去解决。作者所定义但跨界思维就是最高的层级。
跨界思维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立体思维+逆向思维+联想、灵感、预判、顿悟,具备立体思维可以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具备逆向思维可以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想要拥有跨界思维,作者给出五个要素:
第一,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第二,多种行业的职业经历;第三,敏锐的思维分析能力;第四,超强的动手执行能力;第五,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你以为到这里就介绍完毕了?不!跨界思维也分等级,分别是同域跨界阶段、异域跨界阶段和无界思维阶段。
同域跨界就是在差不多的领域里面跨来跨去,不是研究石油的化学家解决石油问题就是这种类型的。异域跨界就是真正地跨界,在不同领域的跨界,这就不多说了。不过通域跨界和异域跨界是相对的,不要纠结这些。
无界思维就是跟上面对跨界思维的定义一毛一样,这位作者的写作风格就是让你一步一步地上去,不急不慢。
霍金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在原则上都可以单独的由物理定律预判出来,那么由这句话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单独的由物理定律预判出来。
第三篇讲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即中国的道和西方的术,这一章主要还是讲道+术与跨界思维的关系。这个道和术这两个字作者也有自己的定义,详细见下图。
谈谈《跨界思维》总之,作者定义的跨界思维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相比于我们原有的对跨界思维的认识,作者有了更深层次的哲学理解,但是我总感觉不完全是真理,还是把它当做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