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虎门吉巷与水仙
立春 虎门吉巷与水仙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四时之始,故又名岁首。立春后,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2022年2月,立春这天,走进虎门巷。这条位于贵阳城北的普通小巷,弯曲的巷子仅几百米,一头连着友谊路,另一头连着陕西路,承载着贵阳人厚重的记忆,散发着老贵阳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56707/95e1e90352807f0b.jpg)
顺着一排排喜庆的红灯笼走进巷子,听见悠扬的琴声,找过去,是一台街头的文艺演出。美丽的女小提琴演奏者身着白裙,背后是见证贵阳两百多年历史的北天主教堂,前面是欢喜的观看演出的附近居民,还有小号的演奏、篮球表演……丰富而充满活力。虎年新春之际,云岩区商务局、云岩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普陀路街道办等多部门联手打造“虎门巷·巷会2022”新春巷会,一个“虎年打卡虎门巷,吉祥一整年”的文化号召,12位贵阳年轻设计师,通过品牌设计、霓虹艺术等方式,对巷内24家店铺招牌再设计,对街巷景观升级再打造,为老巷注入年轻与活力。
走进虎门巷,与往年有些不同,在老巷市井烟火味里多了些潮流艺术的城市新场景,前来“打卡”迎春的人络绎不绝。
逛得累了,在巷里寻美食。高坎子烤肉、清水麻辣烫、安顺小裹卷、恋爱豆腐果、糕粑稀饭和各种甜品应有尽有,蛋包洋芋的小摊前一对小夫妻一边等一边对摊主说,多加点辣椒。
立春这一碗面,暖心也暖身,还有玉米甜酒汤圆。店主说所有的食材都是他亲自从息烽老家带过来的,真正的绿色食品,值得让更多人寻味。
2021年,立春的黄昏。喷水池地铁口,疏影横斜的一枝梅,开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在初春清冽的风中,连接着东西南北,连接着春夏秋冬。梦想如果有颜色,应该是这样的色彩吧:亮暖温馨而柔和,舒适安宁有灵韵。仿佛春之声响起。
时间回溯到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节奏。
全国各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仿佛都被按了暂停键。 云岩,这片熟悉的土地,此刻,也静默停摆。
一场飘飘洒洒的白雪,将一切笼罩在素洁的轻纱下。
疫情改变了大家过年的方式,正月十一,尚在春节期间,没有了走亲访友的热闹,没有了杯筹交错的喜庆。
一觉醒来,朋友圈都在发:忽然延长了假期……
疫情防控的艰难岁月,想要不悲不喜真的很难。带着小小焦虑,不断地手机刷屏,心随不断攀升的感染病例数字越发揪得紧。
宅在家里,侍弄花草。
春节前买了束跳舞兰,分了大半给朋友,她说估计是空调开得太大,凋落得快。我瓶里的那三两枝还好,在偶然一见的阳光下恣意舞着,送上春之祝福。
书桌上放了盆水仙。
提笔走纸,她便轻轻地摇晃着花朵,会意地微笑。
从未如此仔细地端详过水仙:六片洁白的花瓣,泛着莹莹珠光,心手相连,花瓣重叠处隐隐浮现心形的五角,这心形袒护着鹅黄的花瓣末端。从侧面看,像一个小小的碗,将同色系的花蕊尽收其中,“金盏银台”真是再妙不过的形容。
这是第一次自己雕水仙。泥土和粘液把指甲染成黑色的,可这一番培育和体验,却让心情成为彩色的。
《北平风俗小记》曾记载:“腊月末,城南花匠携水仙数盆,于花市出售,其花亭亭玉立,清香淡雅,不染纤尘,有凌波仙子之称,为文人雅士所青睐,置于厅堂,叶片青翠,花香扑面,实为冬日卉中之上品。”当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时,水仙傲然挺立,那么生机盎然,那么精神抖擞,那么坚韧不拔,仿佛是和严寒搏斗的勇士。这样的精神,又何尝不象抗击新冠疫情时期冲锋在前的白衣天使呢?
“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天尚寒,心已暖,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