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人,你真的需要打卡参与医学外的学习圈子吗?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恋恋情感

从某一天起,打开手机习惯性的爬楼置顶的简书心理群,看看各位作家们写作的新文章;打习惯性的早起打开得到听听每日的知识资讯;从办公室的电脑打开习惯性的搜索简书上新颖的文章阅读。

这些已经逐渐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

今晨,又看到了彭小六关于学习的文章,“只服务简书2%的终身学习者——彭小六年费会员群招募公告”

他从一个三线城市的小青年因为爱学转移到了一线城市,还有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因为爱学习,创建里付费980元一年的VIP会员学习群,晨起打卡,语音、思维导图分享。他在简书写作两年,写了55万余字,出了自己的书,有了10万余人的粉丝。

我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追随?有那么多人在学习?有那么多人愿意早起打卡,还付费?

这些人来自哪里?

一线城市的知识青年、白领小青年,以及追求梦想的那些大学生?

而我想反思的是他们里面有医学生吗?有医院的医护人员吗?

到底读那些书对自己有什么用?

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想要写出来。我想要探究简书里有多少学医的人。也许别人会觉得奇怪。这跟一直以来我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互联网别人对我的疑惑是一样的。

我一名护理中专生,虽然后来成教上了大专、本科,虽然在互联网还没有火速升起的那些年就一直喜欢关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一直以来就喜欢看书,但是大部分书没有看完过。一直保持着不热不淡的学习热情,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太爱学习了,话里常常带着讽刺也有佩服的。

然而从那年微信平台面世的时候,因为长久以来的关注看到了新生的事物。不假思索的建了两个公众号,也是凭着兴趣发发资料、发发鸡汤。就这样进入了各种学圈子,就这样去专研了一下。把平台经营成了护理专业在国内比较知名的一个学习平台。汇聚了很多的爱学习的护理人员,也有了很大一批效仿者。

我也在这样的圈子和氛围中更喜欢去关注各种学习空间,认识了更多的人。有人说你一直学习有输出吗?有收入吗?我常常反思,我输出在哪里?写作?讲课?收入在哪里?到今天我还在一个四线城市,没办法跟一线城市有大平台的人比。我还在一个不大不的医院,很多人说你可以改行呀,你可以换单位呀。平台大了你收获会更多。

在每走一段路的时候都会闲下来思考,我到底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输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

而当我再次看到群里有爱学习追随我的护理老师们我会很欣慰。但是这只是20%,还有80%在哪里,他们在默默的学习还是只是关注,还是?有句话说世界上成功的人只有20%,也就是上进努力打拼的那些人。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打拼也不一定能成事。

我在我的医护朋友圈看到最多的是发我们的加班、熬夜、我们的各种培训、各种考试、各种流汗、各种开会、各种比赛、各种学术交流。。。

我建立了我们的专业读书会,一开始响应度还是很高,但是众观每次开课几百人的群只有几十人发言。我想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吗?看看加班表、看看医院的各种制度、检查、培训、考试、开会。回家还有带孩子的。医护人员的时间再怎么管理,连休息时间都那么有限,哪里还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打卡学习各种精进书籍和参与打卡团队?最近流行各种扫描二维码进群21天打卡的,我看了大多是转了,进去了,但是学习的人少的可怜。

在我一路走来,观察了那么多的学习团队那么多的学习圈子,那么多的学习平台和新版的各类好书。真的不适合医者去阅读吗?

错了!!

这些太需要我们去学习了,不管在一线城市还是在几线城市的医护人员知识应该与时俱进,充分的规划自己的时间,补充自己的各种技能,也许有一天你厌倦医疗了,你还有能力从事其他行业。也许在这样的学习中在每一天的习熏悟化中,你的思维、素养等逐渐的被感染和同化,被一种隔别于医学知识的知识润养着,让你在行业的竞争中更能游刃有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