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书:《不管教的勇气》
岸见一郎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者,之前读过他的《被讨厌的勇气》,觉得很受益。
随后又读了几本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书籍,内心里越来越认可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
既然是个体心理学,那关注点就是一个一个的个体。之前在阅读《阿德勒心理学实践手册》时,曾提到过这是一门赋予人勇气的心理学。
作者的《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到的“课题分离”也在本书再次出现。
既然是赋予勇气的心理学,既然强调“课题分离”,那个体就一定要自立。
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的是人,是能独立生存的人。
书中分享了自立的三大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自立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够对那些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和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独立做出选择。
独立自主是每个个体的必修课,好多矛盾都是因为个体不想独立或不能独立,人们之间彼此的课题纠缠在一起引发的。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从小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导致孩子长大后依然不能独立自主生活。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有的人无法独立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就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
无法独立确定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得到别人的赞美就开心,一旦被批评就会马上改变自己的言行,这其实是无法自立的表现。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主张不表扬也不批评,表扬和批评都是上一层级对下一层级的行为。
上面这两种做法都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但是,重要的并不是与别人不同,而是发现自身的价值。关于孩子应该如何接纳真实的自己这一问题,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孩子在小时候需要父母不断的帮助,但有些孩子即使自己能够自立了依然假装什么都不会,理所当然地从周围的大人那里索取帮助。
这样的孩子认为,一旦遇到麻烦,别人就应该来帮助自己解决,自己就是众人的焦点。
一旦别人不帮自己就会觉得世界待自己不公,哪怕是做坏事也要成为别人的关注点。
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明白,生活是自己的,我们不应该为了他人的期待而活,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书中提到要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能够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建议。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渴望被重视,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倘若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他就不会对你敞开心扉,自然也听不进去你的唠叨,哪怕你的话再正确。
实际上,我们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
孩子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气。
孩子迟早会离开父母而独立。
孩子不是为了父母的期待而活,当明白这一点后,再遇到孩子的目标和父母的目标不一致时,你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世界上没有坏父母,但是却有“笨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的父母。
好多父母习惯用自己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认为这就是正确的。
这就像一个人曾经被做过手术,然后就认为自己也可以给他人做手术,而且是在自己心爱的孩子身上。
想想都可怕,不学习的父母有时候就是孩子的束缚。
对于父母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接纳孩子。
就孩子来说,体会到父母无论如何都会接纳自己之后,就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
正因为有了这种安心感,才能下定决心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