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
掏心掏肺地承认自己跟“被窝儿”亲,不过就是亲在那么几个节骨眼上罢了。
一是从小到大一直都带在身上的毛病。
一旦招上了痛毒细菌,惹来了头疼脑热感冒发烧,这可是想不跟被窝儿亲都不成的那种存在。
小时候,总听妈妈说“小孩子不藏病”。
都不用麻烦体温计,只要俺一旦赖在被窝儿里一动不动,妈妈会用她的嘴唇贴一下俺的耳垂,基本上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俺的大概体温。
也只有发生了这种状况,才能把俺按在床上,趴在被窝儿跟它死磕。
时至今日,依然如故。
除此之外,让我跟被窝儿不得不亲近的情况还没有?
有。当然有。
凡是在军事院校的指挥专业受到正规教育的同学和战友,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
就是熄灯号一响,可能余音犹存,你很有可在被窝里自编自导自演起“婆婆娇儿”了。
这个我可真有发言权。
睡在上铺的那段时光,眼神儿好得不得了的俺,就亲眼见证过几个睡在下铺的兄弟,他们似笑非笑的“婆婆娇儿”。
都不能值日官关灯,清晰可见的是他们那黑红黑红的脸蛋子上,就开始泛起了微表情,鼻翼随之而扇动,嘴巴里还会发出与笑声极其相似的声音。
轮到上铺的他们俯视着睡到了下铺的我的那会儿,都不用使劲猜,都能猜到自己伴着熄灯号的余音,酣然入睡的样子。
当然,自编自导自演起“婆婆娇儿”来,理科生们“编”的功力旗鼓相当,“导”的脑洞尺码相称,“演”的水平也就只能将就着看吧。
还有另外一种跟“被窝儿”亲,一定就是少儿.不宜的那种了。
半懂不懂的东西,是不能瞎说八道的。
二十郎当岁那会儿,跟司政后不符合随军条件,每年只享受一次20天的探亲假那些机关干部,同住一趟独身宿舍的时候,就觉得结了婚的人,在家属来队的那二十多天里,除了招待以看望嫂子之名,行小搓一顿之实的老乡,而忙得不亦乐乎之外,就是他们不太喜欢去办公室加班了。
平时,对机关干部要求并不严苛的熄灯号声,在他们那里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直到有一天,俺也结了婚,也淋漓尽致地体验了若干年的两地生活之难之苦之煎熬的无奈之后,才懂得了彼时的他们,如饥似渴地珍惜着与“被窝儿”亲近的分分秒秒。
不符合随军条件的家属,来部队探亲的时间,跟军队干部回乡探家的假期是一模一样,一天不多,也一天不会少的20天。
这是铁定的规矩。
仅此一条,就让很多人,不得不过早地放弃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连小孩子都晓得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人的一生将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长大以后,还会明白人在百年之后,与“被窝儿”亲近的日子还会很长很长。
相信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舍得挥霍掉自己三分之二的宝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