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给予父母亲一个公道
藏地智者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这本书中开示说:“放下自己的念想,把物质世界通通去除,把自己的身体念想通通放下,放下的也是执念,这时便能看到未曾看到的一状态,这便是修行。”
一阵子风吹来,又是那么深沉。忆起多年前听赖佩霞女士TED演讲,题目是:找一条回家的路。
当时就很有感触,今日再次又翻出这段视频,重新听来,更加契合了赖佩霞女士谈到的:“家庭觉醒。”因为回家的路没有任何人能帮我们走。演讲的最后,她说:“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敬重自己父母亲的人。不管你的父母亲是贩夫走卒,甚至于你有可能是小三生的,甚至有可能你是私生子,甚至于可能你父母亲还在坐牢呢,但是,你没有其他的选择,你只有回去谢谢他们,还给他们一个公道。”
“还给他们一个公道”,抛却人生虚赢有数,嘅其叹矣,痛之深,原因必在于爱之切。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重新审视与父母的关系,而今觉得是不会再次与父母亲争吵,因为争吵会使我们的肾上腺素上升,意识到争吵无非不过是争个输赢。
那么回溯原生家庭的纠葛,我们真实的性格,并不是旁人所看到的那样,甚至不是自己所认为的样子;隐藏在“性格冰山”的下半部分才会逐渐显现,正是因为这样,越是亲密的人若是起了争执,伤害就会最深,你来我往,战火愈演愈烈。
争对错,争输赢,来源于原生家族予以的价值观,细究我的父母虽是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但是他们对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能从他们的语气中感觉出他们哪天是高兴的,哪天是生气着,喊:“妮”时,母亲是温和的,喊“死磕子”母亲是生气的,母亲情绪的雷区导致我会躲得远远的……
那个时候的我,好是羡慕独生子女及两孩家庭,看着我的同学吃的好,穿得好,馋涎欲滴,最主要的是他们的父母愿意陪伴着他们自信的走向未来。因为心念产生的力量,不懂父母为啥子要这么多孩子,记得某天我察言观色看母亲脸上有悦色,小心翼翼对母亲说:“咱们家要是有两个孩子就好了。”因为孩子多,瞧见母亲到处打零工,挣钱养活一家人很是辛苦,当时我的想法就是一个家庭拥有两个孩子,母亲不至于劳累。
母亲不问这句话的意思,简单粗暴将我从她身边推开,劈头盖脸恕骂起来:“你说多谁?咱家多的就是你,嫌贫爱富,你个死磕子妮,你到别人家去,看人家要你不?”我的父亲接话茬:“她就不是咱家的孩。”父母亲的乱发脾气,拒绝与孩子的沟通,打骂及棍棒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加速着我的痛苦及叛逆心理,脾气暴躁,和父母顶嘴,甚至在心里仇恨父母,自此至今,我这句初中时说的错话,使我始终抬不起头,像一根刺,根深蒂固地扎在心中,时不时让人感受着,我是多么委屈呀,我是这个家里的坏人,这个家庭里多的是我呀!
喑暗埋下一个心思,你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生下我,我是没办法选择来或不来这个世界,遇到你们这样的父母也是不能自己选择,但是做为父母,你们要懂得好的父母可以教育出好的孩子,能够给予孩子爱和关怀,暴躁的父母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给予孩子的只有冷漠和亲情的淡漠。这就导致了我日后一定要逃离原生家庭的缘故,离父母越远越好。所以我在选择婚姻的归属地时,优先考虑的都是外地……内心深处始终怨父母为什么不先冷静下来,认真理性的对孩子产生的想法进行条理分析,给予孩子想法中正确的一面。
记得暑假与母亲一起到糖果厂打零工,逢春节母亲扯了布料给我做了一条新裤子。哥哥看到,回家把我从床上正睡觉的人拉扯起,一顿暴打,因为他没有新裤子穿。那一瞬间,更加怨父母亲,这是贫困教会了贫困者一切。
生而不养,断指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那就是说,如果生孩子,不养孩子,你就不应该让孩子受罪。如果是没有生孩子而养孩子,那就是恩重如山,终身难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人总有一天会变老,总有一天会死去。想想我的父母,其实他们正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百年孤独》里有一段很经典的话:“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泪奔!记不记得也不再重要,当时所有的难过,难是难总会过,人一路走来,总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好,人生是苦短的,不似草木冬去春来,不似花叶轮回兜转,总有些时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倏地袭上心头,但仍努力做好,每每探亲,大包小包肩扛手提带很多礼物,回家也不曾闲下来,会很勤快地把家里的卫生统统搞个遍,十四天的时间里为父亲织条毛裤,织件毛衣……感觉嫁的远,便是家的叛徒,对不起父母亲。
几天前与母亲打电话,母亲一句:“好好活着。”似是生死别离,母亲对记忆里许多的事情无法言说,想想母亲的快乐,儿女们未必能理解,有些悲伤,儿女们也未必能感受;有些累,累在身上,累在心里;有些泪,挂在脸上,伤在心上;有些痛,无伤无痕,痛在心上。假若爱有天意,为何总让我无语,祈愿上天眷顾父母,眷顾曾经那个年少不懂事的我,心有灵犀。
人,真的应该反思,在阅己,越己,悦己的同时,自行,自省,自醒。因为向外求,越求越痛苦;向内求,越求越安乐,因本自具足一切。外求即贪,贪则堕,内求即修,修则升!
至最后,爱是慈悲。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29164/392ddbc82cdc8c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