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自游曼城奇葩经历(11)
食堂可以办理周卡,而且周卡分为两种,一种是荤食,一种是纯素食。现在已经忘记了当时办卡的价钱,唯一能记住的是当时毫不犹豫的办了纯素食的周卡。
一方面是价格实惠,另一方面是实在不敢想象如果真的在曼城吃一周荤食,尤其是西餐的油还没了解过,不知道等回国会胖成什么样子,所以果断了选择vegetarian diet, 也让正宗中国胃好过一些。

提到这的素餐,看到的第一眼真是没什么食欲,就好比西餐大杂烩,颜色和味道一样清淡无比。吃完第一口的想法就是。。。为了下午不饿也要多吃点,和手机充电一样,不论充电的过程,充满就行。当然看着邻桌吃的荤食时也在暗暗的流口水。。没谁会像我一样,出国跟出家一样,素到底了。。。

其实不论在哪,一到饭点的时候餐厅都会挤满人,这也不例外。根据百年不变的规律,我决定在这里学习最重要的是--下课后冲出教室直奔食堂,争取做到去食堂排队的排头,哈哈!
午餐过后,根据之前口测的结果被分配到相应的班型去学习。
真的是怀着满心的期待想象着游学的老师是什么样子,是怎么教学的?

结果没有失望,老师年纪很大,所以经验也相对更丰富一些,很多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去回答,我前半部分一直在观察,不管在哪里上课,还有一个定律就是,每个班级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学霸是特别让老师青睐的。而这个班级虽集聚世界各地的学者,但学霸还是一两个,有其他国家的伙伴比我还要沉默,尤其是坐在我对面那位来自巴基斯坦裹着头巾超漂亮的女孩,每次老师提问的时候她都会尴尬的笑一下,我猜她内心在呼喊着“千万别提问我”。

不过事实还真不是我猜的那样,哈哈哈。当老师提问她的时候,对答入流,慢慢的我也该反省学习的深度真的不能和人家比,对于学英语这件事,她们都比我更钻研,她们学的更加深入。
坦白说,和这些伙伴在一个班级里学英语真的很有趣,每个国家或者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这恰恰可以从她们身上学习跳出自己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尤其是解释一个词汇或她们想表达的意思时,她们会把词汇更加具象化,感觉就好像在调动全身的细胞去解释,用到面部表情、声音、其他肢体语言…….甚至所有这些相结合,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搭档可以理解所表达的意思,而不仅仅限制于语言去解释,这也是我在学习里面最开心的事情,当然在后面几弹会有更滑稽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