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浅谈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是我暑期在一次讲座《基于理解的大概念》知道的,,当即就从当当下单购买的,8月1日拿到书,读到今天,已经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了。理论书要啃读,所以这本厚厚的理论书我只能慢慢的读,谈浅浅的感受。
在序言中这本书就提出了“逆向设计”这个概念,逆向设计概念就是要求老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的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达到了目的,即先关注学习的期望,然后才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所以本书,他提出的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书里给设计了一个模板:就是先确定预期的结果,然后确定合适的证据评估,最后才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一看到这儿我忽然就明白了,这么多年一直不知道症结所在,原来我们是不知道教学的目的地是什么,不知道目的地,那又怎么能带学生走的好行得快呢?
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我个人觉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备课、上课到练习、辅导都开始了逆向设计,因为学习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理解更深入的理解,所以我学着使用大概念,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长久时间以来,我们的课堂上没有感受,只有记忆、复制、复现相关信息,错误的,把知识当成理解,殊不知,这相当于把佛经复印本发到学生手中,而代替了学生西天取经的过程。真正的领会理解只能发生在漫长的取经过程中,这个过程才是真经本身。这个学期我带学生穿越一个个生字词语,一组组美文佳句,一段段生命历程,我们成了丑小鸭,成了安徒生,有了觉醒,有了成长,有了涅槃。
书中提到的教学设计模板,其实它是一种目的性更强更为细致的思维方式,关注以理解为目标的设计。很多的时候我们能够说出我们喜欢讲什么内容,我们愿意做什么活动,使使用什么样的资源,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明确教学的预期的效果,那我们怎么能知道我们的设计是适合的还是随意的呢?我们又怎么能把所谓的有趣的学习和呃有效的,真正学习区别开呢。所以有了这样的认识,那就能够获得相对良好的设计。也就是可以为了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所以每节课之前或者说阅读一本书之前我都会思考,做这个目的是什么?我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学生能否理解这个目的,为什么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影响,以及怎样产生影响,这节课或这本书,我们希望学生从中能获得哪些与目标相关的理解,期望他们做出哪些与目标相关的行为。所以有了这样的理念之后,学生就不再把上这一节课或者说读这一本书当真正的目的。他们真正理解的是通过这节课、这本书而学到的技能,达到的目标。
这本书第二章到第六章,讲了“理解”这个大概念,从这五章当中我知道了,理解是作为有意义的推断,它是可迁移的,它是有一些证据可以证明理解,然后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大概念和核心任务。还可以通过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侧面来理解“理解”这个概念,对教与学都有着关键的启示,能够梳理出一些基本问题,让学生走向理解。
大概念的导入让我对语文这个学科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任何学科都存在着大概念,都可以用来解释自己学科中的现象。语文是一门有关解释原则和记忆的学科,因为整个人类世界都存在着最普遍的解释行为。所以文艺关系就成了学科中的第一关系,相关的概念就成了大概念,包括叙事、对话、误解、寓言、结构、原型、象征、情节诗眼等等这些都是语文的大概念。所以我们听故事讲寓言,欣赏童话,就不再是那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是通过这些,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这些所谓灌输的知识,还要主动的揭示隐藏在这些事实背后的内容,并能思考他们的意义,也就是所说的要有一种建构主义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由老师传授的,只是通过老师的巧妙设计和有效指导由学生自己建构而来的。所有的课程就要围绕着教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事实和技能,还要探究他们的意义。
啃读的过程虽慢但甘,穿越的历程虽苦却甜,我享受这样与经典共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