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越大,越不喜欢跟奶奶亲近?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256天早安问候。
《超越原生家庭》书里提到,儿童依恋关系的发展有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0-6周,是无差别的反应期。
第二个阶段:从6周到6-8个月,是依恋关系建立期。
第三个阶段:从6-8个月到2岁,是依恋关系明确期。
第四个阶段:2岁之后,是交互关系形成期。
在依恋关系的第一阶段,受视力发育未完善的限制,婴儿的视力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宝宝对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没有差别的,因为他还不会分辨熟人跟陌生人,因此,宝宝可以被家里人轮流照顾。
在依恋关系的第二阶段,宝宝更喜欢妈妈和熟人,会对他们露出甜甜的微笑。
在依恋关系的第三阶段,宝宝对于妈妈更依恋,如果妈妈不得不离开,宝宝会出现分离焦虑,除非有其他比较重要的照料者出现,比如:奶奶或者是爸爸。
在依恋关系的第四阶段,婴儿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能理解和体谅妈妈的需要并且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父母要如何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1. 宝宝0-6周,不需要指定照料者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宝宝,在6周之前,宝宝不会认生,也不会因为照料人的更换而闹脾气,所以在妈妈坐月子前后的这6周,家里的其他亲属,可以一起来照顾宝宝。
2. 从6-8个月到1岁,妈妈要多陪伴孩子宝宝6周之后,进入了依恋关系建立期,宝宝会越来越依赖妈妈。在3-6个月,这时候的宝宝,脑海里已经有了“熟人”跟陌生人两种概念,对于陌生人好奇,但是对于熟人更热情,宝宝会对熟人挤眉弄眼,或者是露出微笑。在宝宝6个月后,进入了依恋关系明确期,宝宝对于妈妈或者是一直照顾自己的人,感情上会更依恋,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依恋对象,宝宝会认生。如果照料者一旦离开,宝宝会用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抗议,阻止她离开自己。在宝宝6个月之前,宝宝还不会说话,身体不适只能用哭闹来表示,妈妈要关注宝宝的需求,及时察觉宝宝的情绪,并且给予回应,让宝宝能充分感受到妈妈的关爱,能增加宝宝跟妈妈之间的感情。
在1岁之前,妈妈要尽可能陪伴宝宝,因为这是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父母跟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宝宝大脑的发育。在宝宝6周-1岁这段时间,有条件的妈妈,可以陪伴宝宝长大;上班族妈妈可以给予宝宝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以工作为理由,缺席宝宝的成长。
3. 两岁之后,妈妈要多引导孩子当孩子2岁之后,也就进入了交互关系形成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会更考虑妈妈的爱好和需要,妈妈是有感情的独立个体,会更能体会妈妈的感受,而不是要求妈妈时刻都必须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奶奶从小把孩子带大,一般来说,孩子跟奶奶的感情会比较好,但是如果除了奶奶之外,妈妈也参与到育儿的过程里来的话,在依恋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妈妈用心陪伴孩子,这样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会更深,也更有利于亲子融洽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