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正版野史

三国谋士之低调神秘的荀攸篇

2021-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547629
荀攸

论及三国第一谋士,必参考《三国志》。如果论运筹帷幄、军政纵横,则诸葛亮、荀彧、张昭都已属于相国之才。尤其是诸葛和荀彧。魏之贾诩、荀攸、郭嘉、程昱,都是一时俊杰。贾诩、荀攸有资格和荀彧独列一传,明显出众;郭嘉和程昱、刘晔们同列一传,略次一筹。

荀攸是曹操的临场智谋机。南打张绣、东征吕布、破文丑、烧韩猛,离间袁家兄弟,都是荀攸的计策。尤其是官渡,前线基本是荀攸为主军师。曹操都承认“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传说荀攸一共画秘策十二道,只有钟繇知道个中真相了。

荀攸是荀彧之侄,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资治通鉴》评价他说:“攸深密有智防,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意思是荀攸老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司马光对其如此称誉,使本就高深莫测的荀攸显得更加神秘。

荀攸

从五个方面分析一下:

其一,少藏英智,善于识人。

荀攸的父辈、祖辈都是官员,因此他是高干子弟。由于父母早亡,他一直跟随叔父荀衢生活。荀攸十三岁的时候,其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闻讯之后跑了过来,哭得呼天抢地,并主动要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觉得张权不怀好意,于是告知叔父荀衢,让他多加提防。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为《韩诗外传·卷三》作注时引荀攸判察张权之言:“是虎目而豕心,牛腹而鸢肩,皮不束骨,精爽烟浮,声疏质散,似有所隐。此必藏奸者也!”

意思是,张权这个人眼若恶虎,前胸如豕,腹似牛背,肩犹鹰羽,行走起来好像骨头要刺破皮肉一般,说起话来矫揉造作、表现浮夸,声音疏阔散漫、模糊不清,而且言不尽意,好像有所隐瞒,他必定是心怀不轨之徒。

其二,谋刺董卓,图据肴、函。

中平六年,董卓进京,暴虐无道,狼戾不仁,百官无过而获罪者十有六七。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

意思是,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独夫民贼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

于是一边筹划刺杀的大计,一边草拟圣旨。明末复社成员侯岐曾认为荀攸所作矫诏辞藻精炼,在私著中录而叙之曰:“朕闻苍天不言,以象授机,顼、喾虽圣,必察五纬,故能安祚久长,为万世法。仰见今岁五月,荧惑犯太微,冲帝坐,出端门,不轨常法。自董逆乱政以来,频事诛伐,并见族灭,其从坐者,皆股肱帝室,曾无赦宥,四海明庶,咸知其冤。顷数月以来,更踵事增华,变本加厉,傲虐是作,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骨鲠之臣,倚死墙壁之间;兆亿黎民,生涂草莽之上。于是魂神呼号,淫厉疾疫,自此而起。

《易》曰:‘革之时大矣哉’,故惙怛伤悴,知有翻覆宗社之忧;縠觫终日,恐生鱼帛狐篝之变。诚望剡路除荆,畜兵诸夏,用拟勤王。”

意思是,上苍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常常以天象昭陈于人,明示祸福。即使像颛顼、帝喾那样的圣人,也要时常观望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这五颗行星的活动,用以反察为政方面的得失成败。今年五月份,荧惑星出现在北斗之南,这是社稷将败的征兆。自董卓秉持朝政以来,只知道铲除异己,所诛杀的大都是遵纪守法的帝室之胄和海内名士,而且把他们族灭以后,也不给出合理的罪名,就像强盗土匪一样,仁人志士谁不怨恨呢?近来,董卓又把矛头对准了平头百姓,纵容士兵和心腹在眼皮底下奸淫掳掠,直斥其非的诤臣也尽皆身首异处。按他这么个搞法,我深恐有朝一日引起宫廷政变,民间也会相继出现陈胜、吴广那样企图改朝换代的人物。希望各位诸侯能以汉朝气运和黎民安危为重,出兵伐逆。

后来,荀攸刺杀的计划虽然被泄露,以致功败垂成,但佳作既经流布,三秦之心大震,栎阳周平、高奴张奉等割据势力纷纷以此为由,携民数千,加入讨董联军。

荀攸

其三,妙策迭出,计斩三雄。

建安三年,荀攸随曹军征讨张绣,他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建议缓攻待变。《三国志·魏书》载其言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果然大败,几乎陷于死地。

荀攸道:“不如令士兵连夜开凿地道,撤出辎重,示弱伪逃,并在熊耳、郧谷暗设埋伏,待机破敌。”曹操采纳了他的计谋,张、刘果然悉率所部追击,进入伏击圈时,曹军奇兵骤出,步骑夹攻,大败张、刘联军。

同年,曹操自宛城征讨吕布,交战数次,吕布稍显不敌,固守不出。曹操久攻不下,士兵疲惫,滋生退意。

荀攸与郭嘉力劝曹操:“吕布勇而无谋,如今三次交战俱已败北,他的锐气已经衰落。三军以大将为核心,大将衰疲,部队就没有奋战的意志。至于陈宫,虽胸有大略,但缺乏临机应变的本领,反应也不敏捷,还在小心翼翼地筹谋划策呢。现在应趁吕布士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定夺,奋进急攻。”

曹操道:“硬攻之下,两败俱伤。”

荀攸知道“沂沭泗水系”北起蒙山,东临黄海,囊括山东、江苏等四省七十八县,更兼遍布崇山峻岭、低岗丘陵,而且睢宁地域每过一段时间便会突降暴洪,上一回是在永建五年仲夏,今次计日程功,不到半月,即可“恭行天罚”。于是建议曹操做好准备,届时引沂、泗之水灌进城中,必能生擒吕布。

曹操听从了荀攸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两月后,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作战方略。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设法攻克酸枣,而后佯装渡河,假意攻袭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害怕老巢有失,又见敌人攻势猛烈,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果然把精力放在了与曹军争夺酸枣上。

待到袁绍将酸枣地区的疑兵尽数消灭时,曹操早已乘机率领轻骑袭夺白马,颜良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竟与袁绍的大将文丑碰到了一起。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道:“丞相可在大路诈败退走,同时令公明将军伏于偏道,以便诱杀袁军。”

曹操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徐晃军团突然从斜侧杀出,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斩杀大将文丑。

其四,抱椠怀铅,劝进魏王。

荀攸纠集了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中护军明国亭侯曹洪、奋威将军乐乡侯邓展、中领军韩浩、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建忠将军鲜于辅等数十名官员联名上书,声称:“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往者天下崩乱,群凶豪起,颠越跋扈之险,不可忍言。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余年,书契以来,未有若此功者 ?”

当真把曹操比作了周公,称他的功德震古烁今无人能及,裂土封王理所应当,若不接受册封则“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

曹操有心辞让,说自己比不上周公,荀攸却还有话堵着他:“逮至汉兴,佐命之臣,张耳、吴芮,其功至薄,亦连城开地,南面称孤。此皆明君达主行之于上,贤臣圣宰受之于下,三代令典,汉帝明制。”意思是,你曹操不敢比周公,那比张耳、吴芮这两个家伙应该绰绰有余了吧?他们俩既不姓刘,功劳又没有韩信、张良大,也都窃据王爵,你还扭捏什么?

曹操听罢,只好决定象征性地只接受魏郡一地作为自己的封国。

荀攸再次纠集大臣,二次上书,坚持要曹操把冀州十郡照单全收,还说“今魏国虽有十郡之名,犹减于曲阜,计其户数,不能参半,以籓卫王室,立垣树屏,犹未足也;且圣上览亡秦无辅之祸,惩曩日震荡之艰,托建忠贤废坠是为,愿明公恭承帝命,无或拒违”。

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说的确实不错。历史也确实是这样:范蠡遁,而成“三致千金”的陶朱公,富可敌国;文种留,遂成剑下冤魂;张良辞,而得以全身;韩、彭贪,终有俎醢之戮,千古留冤。

可是,在枭雄霸主看来,这句道家妙谛讲得虽好,但这从来都是为臣之道,不是为君之道。曹操是具备“王者之器”的,可此时的他,还要摆出一副知恩畏罪的架势,坚辞不受。

荀攸明白,曹操在等皇帝的一句话,于是和众人撺掇天子刘协再次下诏,说曹操实至名归,恳请他一定要勉为其难。

这次曹操不再违拗,立刻上表朝廷,信誓旦旦:“今奉疆土,备数藩瀚,非敢远期,虑有后世;至于父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天威在颜,悚惧受诏。”

其五,机策之谋,鲜闻于世。

荀攸一生戮力上国,流惠下民,期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可惜建安十四年就撒手人寰了。曹操每当想起他,都痛哭流涕。荀攸生前撰写了十分机密的《十二奇策》,除了他的好友钟繇之外,没人知道他的珠玉之言。但是,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鲜有人知。裴松之评道:“攸亡后十六年,钟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于世,惜哉!”

后传世文章指出:“荀公敏若强弩,应同急箭,简傲少文,克殄凶逆,上可追风于仲、悝,下能配德于猛、彦。其书辞所虑,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

其后,便列举了荀攸所筹划的三项“国际性战略”,“一曰立教数以来远人。凡品才有九:一曰德才,以匡本务;二日理才,以研事要;三日政才,以经制体;四曰文才,以综典籍;五曰武才,以御军戎;六曰农才,以施耕稼;七曰匠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畅货流;九曰辩才,以立是非。以上皆置之黄金百斤,举茂才。”

综上罗列,荀攸设立了包括政治学、农业学、经济学在内的九项国际大奖,以便笼络天下才俊。这就帮助曹操垄断了“荣誉授予权”。

荀攸

总结荀攸:

因为受《三国演义》影响,大多数人将英年早逝的郭嘉视为曹操阵营中最顶尖的谋士。

在《三国志》中,二荀对于曹操居功甚伟。荀彧执掌尚书令二十载,为曹操定战略,举贤士,平叛乱。是曹操阵营中当之无愧的首席谋臣。

而他的侄子荀攸,连曹操自己都说,荀攸是个完美之人,大智若愚,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作为曹操的谋主,荀攸在平定北方军阀的战功是谋臣之首。对张绣作战,看破张绣与刘表互为犄角,劝曹操不要征张绣。曹操不听,宛城之战死了典韦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曹操事后主动认错,听从荀攸设奇兵大破刘表联军。张绣投降。

伐吕布,前期作战失利。作为谋主的荀攸与郭嘉都支持曹操坚持打下去。曹操引水灌下邳,吕布被擒。

官渡之战,解白马围,除颜良出自荀攸之计。以辎重诛文丑,派遣徐晃截粮车,也是出自荀攸之计。张郃高览来投,荀攸贾诩力主迎接。

其后跟随曹操平定袁绍诸子的战功就更不用提了。

曹操在上奏朝廷的封爵奏章中提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207年论功行赏时,曹操也提到荀彧是谋臣阵营的首功,公达次之。

后期荀攸升任中军师,掌管人才提拔和刑狱。魏公国建立,荀攸是首任尚书令,著《魏官仪》(已失传)。

陈寿立传,二荀与贾诩位列谋臣之首。可见三人地位之高。裴松之作为著名的二荀粉,不满贾诩与二荀同传,认为二荀之功劳和贾诩相比犹如月光和烛光。贾诩这样的人有很多,但二荀当世很少。可见即使在刘宋时期,二荀的威名也是极高的。

之所以很多人会忽视这位算无遗策的谋主。一个原因是荀攸的性格为人低调内敛。相比于叔叔荀彧是幕僚之首,一举一动都牵扯整个阵营。荀攸一直都是很低调的,不争功不炫耀,可以说是君主最喜欢的臣子了。

这样低调的为人反倒是荀攸聪明过人之处,可以远离曹操的猜忌。荀彧的以忧薨,贾诩的明哲保身,程昱被贬,都侧面反映曹操对于自己共患难的谋臣并非百分百的信任。荀攸的为人处事之道是值得后世人学习的。

荀攸关系最好的是钟繇等人,荀攸的话有时候过于深奥,连好友钟繇也不能明白意思。荀攸死时遗留的十二条奇策,唯一知情者钟繇没能记录下来,是个巨大遗憾。《魏官仪》也是没能流传下来。荀攸的知识遗产没能被后世所知,部分影响了人们对他的了解。

(具体参考三国志,三国谋士,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其余原创,禁止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