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读史】家训的力量之15——应对高考的阳明对策
因为疫情影响,原定的高考时间后延一个月。这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既是多了一个月的考前准备,时间上更充裕;但这一个月,也许会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因为仍要负重前行。
那么,要怎样充分利用好这一个月的时间,一步一步调整好考生的状态,使之上得考场能够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王阳明给出的建议。
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写信给他的妹夫、也是他的弟子徐爱,对要参加浙江省乡试(科举考试)的徐爱做了考前专题辅导,也就是应对高考的阳明对策。
王阳明告诉徐爱,“君子穷达,一听于天,但既业举子,便须入场,亦人事宜尔。若期在必得,以自窘辱,则大惑矣。入场之日,切勿以得失横在胸中,令人气馁志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王阳明开篇阐述,对待高考,首先要摆正心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语),切不可患得患失,又想吃又怕烫。
这里讲,一个君子,无论顺逆,都要遵从天道。你既然选择了读书、高考这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做人就是这样子。但是,进了考场要是一门心思总想着这一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就是自己添堵了,没想明白。
进入考场后,千万记住,不要想得太多,别一会儿又想考好,一会儿又怕考砸,如果这样的话,就难以集中精神,全神贯注于试卷答题上,不仅没好处,反而有害处。
考前要做哪些准备呢?王阳明提到两个时间点,一个是考前十天,一个是考前两天。
“将进场十日前,便须练习调养。盖寻常不曾起早得惯,忽然当之,其日必精神恍惚,作文岂有佳思?须每日鸡初鸣即起,盥栉整衣端坐,抖薮精神,勿使昏惰。日日习之,临期不自觉辛苦矣。今之调养者,多是厚食浓味,剧酣谑浪,或竟日偃卧。如此,是扰气昏神,长傲而召疾也,岂摄养精神之谓哉?务须绝饮食,薄滋味,则气自清;寡思虑,屏嗜欲,则精自明;定心气,少眠睡,则神自澄。”
紧接着,王阳明讲了调整生物钟和饮食习惯以适应高考。
高考前十天,就要开始调理作息时间和饮食了。平时没有起早的习惯,高考那几天睡不着,天天起得早,考试时必定昏昏沉沉,写作文很难文思泉涌。所以,至少在十天前就要早起,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小坐一会儿,调整、积蓄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这样子每天练习,到高考时基本就适应了,生物钟也就调好了。
再一个,就是调整饮食。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高考时用脑过度,睡眠不足,体力透支,所以不是大鱼大肉的滋补,就是过早地放松或多睡一会儿找找觉,这样做都是错误的,这个不叫调养。
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呢?第一是节制饮食,吃的要相对清淡一些,切不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第二是少想一些杂七杂八的琐事儿,把注意力慢慢调整、集中到考试上;第三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贪睡,这样子才会神清气明,气定神闲,保持考前有一个好心态、好状态。我家小孩参加高考前,学习状态都是学校和老师来帮助调整,我们家长一个是保证安全饮食一个是保证安静睡眠,唯一对孩子明确提出的不允许就是暂停打篮球,以免考前意外受伤。
“进场前两日,即不得翻阅史书,杂乱心目;每日止可看文字一篇以自娱。若心劳气耗,莫如勿看,务在怡神适趣。”
考前两天,就没必要再翻书做题了,别迷信什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就像前几天听说的,一个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对家长说“学的都阻脖了”,真形象啊!这个时候,再有用的知识,再好吃的饭菜,都已吃不进去了,即使咬牙吃下去了,也消化、吸收不了,短期内转化不了能量和能力。硬要吃,也许结果适得其反。这时,要看书、做事情就看一点令人身心愉悦的书、做一些叫人开心高兴的事,有益于调整考前状态,把最好的状态留到考场上。
各位考生家长,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