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贪嗔,称名必生

2018-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佛相_967f

一、念佛不为断贪瞋

不管我们怎样贪瞋炽盛,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净土。

凡夫众生本来就是贪瞋具足的,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也正是这样具足烦恼、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的众生。

有人说 :虽然念佛,贪瞋不断怎么能往生呢?

印光大师说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瞋、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

一切法门,无论大乘、小乘,权教、实教,都必须断尽贪瞋痴才能了生死。这是难行道,难如登天,不是我们一般凡夫敢想的。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贪瞋具足的凡夫,仰仗弥陀的愿力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二、二河白道喻

(一)比喻

虽然贪瞋烦恼猛烈,念佛必定往生——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中的“二河白道喻”对此有生动的说明。这个譬喻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念佛道路上信心坚固。

我们修学要和净土宗的教法相应,这样可以防止别人来妨难我们。 他会站在通途圣道修行的立场,认为“你念佛如果没有断贪瞋痴烦恼,怎么可能解脱生死轮回?”这样跟净土宗的观点就不一样了。

净土宗的观点:即使没有断贪瞋痴烦恼,念佛也必得往生。净土法门本来就是救度凡夫的法门。

见解不一样,就会引用有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的经典、论据来辩驳。我们如果不了解,就会被动摇。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讲了一个譬喻 :

譬如有一个人,想往西走,路途遥远,百里千里。突然在半路上就见有两条河,隔在半路,将道路拦腰切断 : 往南是一条火河,往北是一条水河——出现“二河”了。 两条河都是百步之宽,深就没有底了,很深。火河,向南看没有边;水河,向北看也没有边。水河和火河的正中间,有一条白色的道路。这条白道有多宽呢?大概四五寸宽。这条白道从东岸跨到西岸,也是一百步。就是说,水火二河有多宽,这条白道也有多长。不过,白道很狭窄,只有四五寸宽。这条狭小的白道在水火二河中间,水河掀起波浪,浇湿这条小白道;火河吐出火舌,烧这条白道。要么是水过来,要么是火过来,轮番进攻,或者是水火同时过来,片刻都不休息。环境交代了,这人怎么样呢?这个人来到这片空旷的原野,旁边没有同伴,也没有武器,什么都没有,赤手空拳,独自一人。看见这个人孤零零的,没有同伴,没有武器,很多盗贼、恶兽争相赶来杀他。这个人很害怕,怕死嘛!他就径直往西边跑。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 : 跑着跑着,他突然看见前面拦了这水火二河。他心里就想 : 火河向南,看不到边;水河向北,看不到头。二河中间,有一条四五寸宽的白道,太狭小了。想从东岸逃到西岸,虽然两岸相隔不远,只有百步,可是这条白道这么狭小,怎么过得去呢?这是他当时的心情。前有水火,后有追兵,左右都是毒蛇猛兽。虽然有 一条白道,可是这么窄,怎么过得去啊!他就想 : 今日我是定死无疑了,肯定死在这里了!那怎么办?求生第一!他就想办法、动脑筋了。他就想往回走。后面喊声阵阵,渐渐杀来了 : 后退是不可能了。 想往南边走,老虎嘴都张开了;想往北边走,毒蛇把舌头都吐出来了。要往哪里逃?正想向西顺着白道过河,但是又怕掉到水里淹死,掉到火里烧死。这个时候他是插翅难飞,天罗地网,没办法了。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 : 当时他非常惶恐,恐怖,用语言无法形容他的恐惧。自己就在那里自言自语,自思自念 : 形势非常危急,我要是回去,死路一条,因为群贼恶兽追来了。我站在这个地方不走,也是死路一条。包围圈越来越小了,我停在这里不动,也是坐以待毙。“去” 就是到对岸,到对岸可能也是死,因为水火二河太凶猛,白道太狭小。虽然如此,他一比量 : 反正都是死路一条,没办法了,既然有这条白道,他抱着一线希望就要走一走。他宁愿向前而死,也不停留、后退。这个时候他就下了这么一个决心。如果是我们,也只有如此了。既然有这条白道,总是给人走的,肯定可以过去。 当他这样思量的时候,转机来了!东岸突然就听到有人劝他的声音 : 仁者!你就打定主意、下定决心顺着这条道前行,肯定不会掉到水火当中死掉!如果你在这里不动,那就死定了!这样劝导他。 东岸的声音刚落,西岸也有人在对面喊他 : 你一心正念,径直过来,不要害怕,我来保护你!这个人现在最愿意听到的就是“我能护汝”!现在他没有武器,没有同伴,后面有群贼、猛兽、毒蛇等等要来追杀 他,对面有声音说 : 你过来,我保护你!不要怕掉到水里淹死、掉到火里烧死,尽管放心过来!这个人听到这边有人要他过去,那边有人要他过来,心里就得到安慰,有人保护他了。他抖擞精神,定一定神,心就决定下来了,要顺着这条道过去。本来自己就想 过去,何况现在听到这边有人鼓励、那边有人保护,他就打定主意,顺这条道直接过去,直进向西。不生疑惑心,也不生恐惧心,也不生退堕心,这叫“不生疑怯退 心”,因为他生不起来嘛!他再怀疑,后面、旁边都是敌人,包围圈缩小了,死路一条,也不允许他怀疑,何况东岸和西岸的声音都很柔和、慈悲、恳切,令他不怀 疑,也不害怕,为什么?反正是死路一条,大不了是一死,何况他顺这条道还可能不会死,还有人保护,所以他不可能有害怕的心;也不生退心,为什么?因为退回 去情况更糟,顺这条道走过去,还有人保护。 刚上这条白道,才走一步两步,东岸的群贼在岸边大喊 :“仁者,你回来!”喊得很好听,也喊他“仁者”。“这条道太险恶了,水这么汹涌,火这么猛烈,你没法过去!你必死无疑!”“我们喊你回来都是关心你,我 们对你没有恶意,你回来吧!”他能不能回去?不能回去啊!很多人就是这样被喊回去了,一喊就回去了;但是,这个人不傻。

这个人听到两种呼唤 : 一种是对岸的人说“你一心正念直来,我能保护你,你不会堕在水火当中”;一种是后面的人在喊他“回来!这条白道太险恶了,你肯定要有死难,我们对你没有恶 意”。虽听到背后群贼的喊声,但是他不被欺骗,不受他们的诱惑,他只听从对岸的呼唤声。也不回头看一眼。又来一个“直进”,一心一意顺着这条白道直进。顺 着这条白道,念念不舍这条白道,向西而去。时间很短,一百步,很快,在对方的保护下,很快就到了。火也没有烧着他,水也没有淹着他。刹那之间就永远离开了群贼、恶兽、毒虫、水火……种种险难的境界通通远离。到了对岸之后,与善友、家人团聚,感到无上的喜悦!

这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说的就是我们啊!

下面,善导大师解释这个譬喻。

“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 东岸就是指我们娑婆世界,娑婆火宅。

“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 : 西岸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宝国。

“言‘群贼、恶兽诈亲’者” : 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诈”就是欺诈、虚伪。“诈亲”就是假装友好亲善 : 我关心你,我们没有恶意啊,其实他想害你。群贼、恶兽诈亲是指哪些呢?“六根” : 眼、耳、鼻、舌、身、意。“六尘” : 色、声、香、味、触、法。“六识” : 六根对六尘产生分别,比如眼睛见到色,就对色有个认识——眼识;耳朵听到声音,产生耳识,还有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叫“六识”。“五阴” : 色、受、想、行、识——我们的身心。“阴”就是覆盖的意思。“色”是指我们的色身,“受、想、行、识”指我们心里的四种状况。《心经》里说“色不异空,空 不异色”,然后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是 : 色是空,受想行识也是空。“四大” : 地、水、火、风,构成身体的四大要素。这些叫作“群贼”。为什么叫作“贼”呢?因为它们会偷窃我们的功德法财。我们好不容易修一点功德,都被它们偷走了。 但是,它们伪装得很可爱,伪装得跟我们的关系很亲密,我们还把它们当作好朋友。人们每天照镜子,护肤、美容,这不就是把身体当作好东西吗?六根、六尘、六 识,凡夫不能辨识,就被它们左右。好看的,多看几眼;好听的,愿意多听;不好听的,就皱眉头,起瞋毒之心。触境逢缘,内心起种种恶念、种种烦恼,这就叫 “群贼、恶兽诈亲”。

“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 : 只有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待在空空荡荡的原野当中,比喻一个人经常遇到恶友——坏朋友,遇不到真的善知识。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也” : 水火二河代表什么呢?水,代表我们的贪爱,比如看见好吃的,就开始流口水了,贪心起来了。火,代表我们的瞋恨,怒火中烧。

“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 : 中间这条白道只有四五寸,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众生在贪瞋烦恼当中,能够生起清净的愿往生心。白色代表清净。也就是说,愿生极乐的这个心,就是清净的。除 了这个心之外,都是染污的。贪、瞋,这些都是染污。然而,“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这一念心是清净的 : 这是善导大师讲的。

“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 因为凡夫众生的贪心、瞋恨心很强盛,所以用南北不见边、其深无有底的水火二河来形容。一天八万四千念,所起的贪心和瞋恨心那就太多了。而善心、愿生净土的 心若隐若现,即使偶尔显露出来,跟贪瞋心也不能比。善心很微弱,所以用四五寸白道来形容。

“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 水河的波浪起来,经常把白道打湿,比喻我们的贪爱心经常现起,染污我们的善心。虽修善法,但被贪心所染,成为杂毒之善。

“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 : 火焰常烧这条白道,代表我们的瞋恨心、嫌恶心能够烧损功德法财。

大家注意 : 这条白道,这里说水能染污它,火能烧功德法财,这是形容。为什么要让大家注意呢?因为下面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这里先记住。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 : 这个人走在白道上,一心直进,向西而去,代表什么呢?“回”是回向,“诸”是种种。“回诸行业”,以《观经》来讲,就是三福回向;“直向西方”,向西方极 乐净土而去。这里讲的“白道”,一方面是指我们的清净愿往生心,另一方面是指这个人回转他的行业,求生西方。这种“回诸行业”求生西方的白道,水就有可能 打湿它,贪爱染污善心;火也会烧它,烧灭功德法财。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修行诸善功德回向求往生,会被贪瞋的水火所损害。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说 :“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

“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 : 说东岸听到有人在劝他,发遣他说 :“仁者,你顺着这条白道往西边走”,这代表什么呢?东岸这个人就代表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只听到声音、见不到人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已经入灭了,有经典留在 世上,经典就像释迦牟尼佛的声音。他慈悲的言教,“即喻之如声也”。这就是《阿弥陀经》里所讲的“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 :“仁者,你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啊!你应当往西边而去!肯定能过去,诸佛都在护念你,保护你。如果停住在这里,不去往生极乐世界,你只能六道轮回啊!”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 : 这个人听到东岸有人发遣、西岸有人呼唤,他就上了白道。但是,才走几步,就有人喊他 :“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能过,必死无疑!”这是比喻那些别解、别行、恶见的人,妄说自己的见解,彼此迷惑动乱,失去往生大利;还有自己造罪退失的。比如 说我们要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你光念佛怎么能往生?你不读诵大乘经典,你不参禅,你不开悟,你没有降伏贪瞋烦恼,怎么能往生?”这样都叫别解、 别行、恶见。别解别行的人,就是指杂行杂修的人。杂行之人是站在他们各自的修持立场,不是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角度。他们的理解、行持与弥陀本愿专修念 佛有差别,称为“别解别行”。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说 :

了余比日自见闻 :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理解和行持都有不同,就产生分歧了,有的专修,有的就杂行。凡是专修的人,十个,十个往生。大家也可以去看,只要没有往生的,肯定是杂行杂修;只要一辈子老实念佛、不换题目,百分之百往生。

善导大师在著作里,有时候讲“异学异见”,有时候讲“别解别行”。

“异”是不同。异学异见指圣道门的修行者,他们学的跟我们不一样,见解就不一样。“自性就是弥陀,何必更念弥陀?唯心即是净土,何必更求往生?”他们在这个世界,就想自己达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跟我们所学、所宗不一样,这叫“异学异见”。

“别”是同中有别。就是说 : 他也愿生极乐净土,大方向一样,但没有遵循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名,理解和行持有差别,叫“别解别行”。

“妄说见解” : 不是按照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名,而是说他个人的见解。

“迭相惑乱” : 有人一听,就迷惑了;一迷惑,心中就动乱了,“老王啊!我听说这样不行啊!”老王听到之后,又去“弘法”了 :“老李啊!这样不行啊!”老李听到之后,又去“弘法”了 :“老张啊!这样不行啊!”你吓唬我,我吓唬你,你迷惑我,我迷惑你,这叫“迭相惑乱”。那些“迭相惑乱”的话,大家不要讲,也不要听。我们要依据净土三 部经、善导大师的解释,我们要听东岸释迦牟尼佛的发遣和西岸阿弥陀佛的召唤。从古到今,“迭相惑乱”的人并不少见。印光大师讲 : 古来有不少人拿通途的“以戒定慧,断贪瞋痴”这种教法来论净土法门,还认为自己在弘扬佛法,其实是在自误误人。

“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 : 西岸有人在召唤“仁者,汝一心正念直来”,这是比喻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思。

善导大师讲的话,弥陀示现讲的话,都是有法味的。就这么一句话,就是解释第十八愿。怎么解释?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我们来对比第十八愿的愿文。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太广泛了,我们往往说 :“能往生的,可能指出家人,可能指念佛时间久的人;我肯定不包括在内,因为我念佛时间短,功夫不行……”左看右看,以为十方众生是指别人。善导大师在这 里讲 : 十方众生不是别人,就是你!“汝”——救的就是你!阿弥陀佛直接跟你面对面,说 :“救的就是你!”这个“汝”就把“十方众生”跟我们每个人紧密地挂起钩来。这样,我们读经文就不至于含混笼统。善导大师用“汝”这个字解释“十方众 生”,你,是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就是你!不是别人”。

“一心正念直来” : 这六个字,很干脆。“一心”就是信心,也就是“至心信乐”;“正念”就是“乃至十念”,念佛;“直来”就是“欲生我国”。你看!解释得很干脆,很明了。

“我能护汝” : 这就是解释后面八个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我不能令你往生,我就不成佛”。“靠我的正觉功德来保护你,靠我的光明神力来保护你,靠我的大誓愿力来保护你!”

“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 这是在解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八愿是要救度哪种人呢?是救度充满了贪瞋烦恼的众生。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早就看到众生的本性,因为充 满了贪瞋烦恼,极有可能造下五逆谤法的重罪,所以,事先抑止说 :“哎,你不要造五逆谤法罪!”反显“十方众生”就是指极有可能造五逆谤法重罪的人。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知道贪瞋烦恼具足的凡夫如果不加抑止,恶性膨胀,就有可能五逆谤法,所以讲“不要造五逆谤法罪!”如果对阿罗汉,会讲这句话 吗?不会。不要说对阿罗汉,即使对深信因果、皈依三宝的弟子,会讲这句话吗?不会。他深信因果了,虽然是凡夫,也不可能去五逆谤法。所以,讲“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就是针对恶性众生,烦恼炽盛的人,没有正信、正见、正解的人。

阿弥陀佛发愿要救他,所以说“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你不用害怕贪瞋水火,不用怕!我来解决,我来保护你,我来排除!”

“我有贪心怎么办?我有瞋心怎么办?”这个当然不好。阿弥陀佛就说 :“不畏!”——不要害怕。本来贪瞋烦恼会让我们堕入水火二河里面,现在有阿弥陀佛愿力的保护,我们不至于堕下去,所以佛叫我们不用怕,来安慰我们。善导 大师就说 :“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以此比喻阿弥陀佛誓愿。

“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 : 很快到了西岸,善友相见很欢喜,这比喻什么呢?这是我们本来的状况,旷劫以来沉没在生死轮转当中,迷惑颠倒,恶业缠缚,无法解脱。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召唤” : 在东岸,释迦牟尼佛说 :你要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在对面招手,呼唤我们。

“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 信顺释迦牟尼佛的发遣,信顺阿弥陀佛的召唤,信顺释迦牟尼佛的本怀和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管贪瞋烦恼多么炽盛。一切不顾!心心念念,只管念佛,踏上阿弥陀佛 愿力的白道。白道有两种 : 一种是回诸行业求生西方的白道,一种是愿力的白道。我们这一生,寿命很短暂,刹那之间过去了,就往生净土,与佛相见,这是多么欢喜的事情啊!

(三)几点启发

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喻”对我们有很多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1.阿弥陀佛为我们建了一条愿力的白道

这个人孤孤单单,代表我们孤独地来到世间,独生独死。我们生下来抱有邪见,没有善知识随身,结交恶友,被群贼——六尘、六识、五阴、四大所逼迫,这个时候,我们想解脱,所以往西边走。

发心修行之后,才觉得“我怎么这么多烦恼!我贪心怎么这么重!我瞋心怎么这么重!”所以说“忽然中路,见有二河”。

我们要到对岸,要到西方,靠我们自己能飞过去吗?飞不过去。所以,阿弥陀佛用他的愿力,建了一条愿力的白道,从西岸直接铺到东岸。水火二河有多宽, 白道就有多长,这说明我们的贪瞋烦恼有多长久,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有多长久。只要有贪瞋存在,就有弥陀的救度存在。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贪瞋具足的心中,架设愿 力的白道 : 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这样的众生!

当时这个人情况危急,他也没有时间去顾及水火二河。我们往往说 :求生西方,要先息灭贪瞋痴烦恼。我们无始劫来都在贪瞋造业,“其深无底”。阿弥陀佛怜悯我们说 :你如果想把水火二河的水抽干、火扑灭,那就来不及了,也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为你建了一条愿力的白道,你就顺着这条愿力的白道走过来就好,我来保护 你!

阿弥陀佛了解我们这样的众生,让我们在贪瞋烦恼的心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不管贪心、瞋心,我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一心正念,一路走下去,直接走到西方。

2.念佛不必顾虑贪瞋烦恼

阿弥陀佛愿力的白道,六字名号的功德,会不会被我们的贪心之水染污?不会。会不会被我们的瞋心之火烧灭?不会。如果是我们自己所修的,就会被烧灭, 被染污。因为我们自己所修的,都是无常生灭的,自己的心就能染污它。既然是阿弥陀佛所修的,就不会被染污。就好像我们说的比喻,“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 住”,月影在水面上,水淌得再快,月影也冲不走。话讲回来,如果不是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水面上,而是一根草漂在水面上,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冲走?因为草和水是 一体的,是同一境界、同一层次的。水一淌,就把它冲走了。但是,天上的月亮不会被水限制,它在天上,它投影下来,水淌得再快,也冲不走它;不仅冲不走,水 到哪里,月亮就映到哪里。

水代表我们的妄心,月亮代表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六字名号的明月从极乐的天空映到我们心中。我们虽然有贪瞋心,但是,再大的水冲不走它,再大的火烧不了它,如如不动,金刚不坏,不受染污。所以,我们只管去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用顾及我们的贪瞋烦恼。

3.愿生心即是清净心

贪瞋烦恼,染污为性;愿力白道,清净为体。在佛一边称为“愿力之道”,在众生一边称为“清净愿往生心”,这是因为彼佛愿力发起众生愿往生心。彼佛愿力以清净功德为体,故众生愿生心也称“清净”。

贪瞋烦恼与愿生心相比,从现象看,一强一弱。贪瞋强,喻如水火二河;愿心弱,喻为四五寸白道。从本质看,一染一净,或说一虚一实。贪瞋染污,颠倒虚伪;愿心清净,真实不虚。一实胜多虚,所以“贪瞋烦恼中生清净愿往生心”的众生,必得往生。

只要愿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清净的,所以叫“清净愿往生心”。除了这个愿生心是清净心,我们其他的心都是染污心。我们经常说“清净心”,什么是清净心呢?愿生心就是清净心。这个愿生心不是我们自己本身所能生得起来的,它是佛的心来到我们心中,所以叫清净心。

愿生心就是清净心,就是佛心。愿生心即是大菩提心。

如果就我们凡夫来讲,我们原本没有愿生心。凡夫愿什么呢?升官,发财,长寿,健康,平安——五欲六尘,这是凡夫的愿望。我们生活当中有种种的失意、 苦恼,这是逆增上缘,让我们厌离。但是,如果没有阿弥陀佛在对面呼唤,我们也想不起来求生西方极乐。有的人,家庭破裂了,内心痛苦,结果就上吊自杀了。他 的厌离,是以自杀的方式表现。我们是感受到人世间的无常、苦恼,然后有佛的正法滋润我们的心,有净土,有阿弥陀佛的召唤,所以我们才会愿生净土。

我们愿生净土的心,不是我们自己能发得起来的,“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华,不染污泥”,不是污泥自己能长出莲花,必须有人去种。我们能发愿生 心,一定要有种子。在娑婆世界,在我们凡夫身上、贪瞋心中,原本没有愿生心,是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说 :苦恼的众生啊!你要往生我的净土!也就是第十八愿当中的“欲生我国”四个字,法藏比丘发的誓愿 :十方众生,你要欲生我国!你要来生我的净土!这样,我们听懂了,我们答应了,我们就愿生彼国了。这就是阿弥陀佛愿我们众生去往生的心在我们心中落实下来 了,所以,愿生心来自第十八愿,这叫作佛心。既然是佛心,佛心无不清净,所以叫作“清净愿往生心”。比如说有一个老农民,他在农村住习惯了,习惯于早晨到 田里除除草,看看庄稼,觉得日子过得不错。虽然生活艰苦一点,家里也没有电话,出门也没有汽车,但是他很乐意过这样的生活。他的儿子在大城市里工作,觉得 我爸爸在乡下,出门交通也不方便,烧饭还要去砍柴,不如城里生活舒适,三番五次请他爸爸到城里住。其实,他爸爸不愿意去。但是,儿子一再邀请,爸爸就说 :那就答应你一次吧!其实我不想去,是你叫我去的。所以,爸爸后来想到城里去,是儿子的心,不是爸爸的心。儿子要爸爸去,爸爸也只好去。有个成语,叫“推 心置腹”,就是说 :把我的心拿出来,放到你的肚子里。形容讲话很恳切。阿弥陀佛也是一样,把他的心塞到我们心里,塞到我们这些整天追求五欲六尘、埋没在三界六道当中的众生 心里,呼唤我们说 :你要来生我的净土!释迦牟尼佛也说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恳切地劝导我们。慢慢地,我们就开始愿生了。所以,我们的愿生心——“清净愿往生心”,它的根本,是法藏比丘第十八愿里的“欲生我国”,就是佛心。 即使有人开玩笑说他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佛的愿力在他身上起的作用,也是佛心的显现,只不过他没有认识到这些罢了。所以,清净心就是愿生心,愿生心就是 清净心。大家如果愿生极乐世界,那么大家就都有清净心了。

一般人往往会误解,以为心中澄净、没什么妄想杂念才是清净心。这只是一种相对的清净,事过境迁,贪瞋又起,就失去清净了,所以是生灭法、虚伪法、颠倒法,跟刚才讲的“清净愿往生心”不能相比。

“清净愿往生心”是绝对的清净心,是佛的大愿心,常住不灭;是佛力回向所产生的愿往生心,不被凡夫的贪瞋烦恼所染,永住凡夫的贪瞋烦恼之中;也是来自六字名号,善导大师解释说 :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南无”两个字里面,就有发愿回向,这是六字名号本身所具备的愿往生心。只要我们不失愿生心,就是不失清净心。离开愿生心,另求清净心,大错特错。若不以愿生心为贵,而以一时生灭的清净觉受为贵,可说不识真宝,买椟还珠。

愿生心即是清净心,一般人体认不到这一点,特别是杂行杂修的人不容易体认;反而一字不识的老太婆,专修念佛,能够暗合道妙,自然相契。因为不识字的 老太婆,你让她如何修行求往生,她说“那我发不起这样的愿生心”。听说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她会很高兴地说“那好,我愿意往生”。所以,她的愿生心直接依六 字名号而起,也就是“正念直来”。杂行人愿生,夹杂了许多个人的东西,以致盖住了佛的真心;杂行人一旦体认到愿生心即是佛心回向,就立即转入专修念佛。

4.念佛贯彻一生

“二河白道喻”中东西两岸百步之宽,代表我们的寿命短暂,一生之间,只有净土法门能够当生了脱。现在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命终就往生净土,所以善导大师说“须臾即到西岸”。

如果走在这条白道上,走了一半,你停止了,就不能到对岸;你回头了,也不能到对岸。

你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三年、五年,然后不念了,就不能往生,更不用说念上一句、十句就不念了。所以,要“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念念无遗”就是念念不舍、念念相续,也就是“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5.一心即是信心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众生的根性,因此没教我们去把贪水舀干,把瞋火扑灭。他知道我们做不来,也来不及,所以他只告诉我们 :

汝一心正念直来!

这里的“一心”是说 : 不管有贪瞋、没贪瞋,不管功夫深、功夫浅,这些通通不论,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靠倒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一心”不是禅定一心,而是指一心向着 佛、完全仰靠佛,也就是信心,所谓“信受弥陀救度”,信顺不怀疑。对一个人有信心,叫“一心”,叫“不二”。比如说过去的忠臣对帝王,就是一心。如有不 忠,就说“怀有二心,图谋不轨”。可知 : 一心即是忠信不二,完全归命。

我们愿生极乐世界,心中只有南无阿弥陀佛,知道 : 只有这尊佛为我发了愿,我完全仰靠这尊佛!一心向着这一目标,这叫“一心”,这也就是信心 :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来的。如果心中产生怀疑,就不叫“一心”了 :“我念南无阿弥陀佛真的能往生吗?阿弥陀佛真的要救度我吗?”有这种疑惑心,就分岔了,然后左顾右盼,就杂了,乱了,就三心二意了,然后四心、五心、六 心都出来了。所以,“一心”就是指我们的信心,一心不疑。

6.正念即是专念

“正念”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乃至十念”。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解释说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

专修念佛就叫“得正念”。正念就是专修,专修就是正念。“正念”,内心很正,坚固、不动摇。如果杂行杂修,怀疑阿弥陀佛,就是正念不坚固,失去正念了。善导大师说 :

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所以,正念就是指念佛。

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正直向西方,正直向弥陀,这叫正念;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名号,这叫正念。

7.直来不拐弯

“直来”,“直”有好几种意思。一是直接、不拐弯。有人说 :我先去学学其他法门,学几年再来念佛。阿弥陀佛说 :不,要直来!二是直下、不耽误。有人说 :我退休后再念佛。阿弥陀佛说 :不,直来!不要等到退休,不要等到明年,不要等到某个时间,现在就念佛。三是直面、不回避。有人说 :我还没有吃素,还在杀生造业,不好意思念佛;等我能吃素,不杀生再来念佛吧。阿弥陀佛说 :不,直来!不要躲闪。已是罪人,罪人更要念佛。

8.念佛起死回生

“二河白道喻”中这个人说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这是指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没有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这个法门修不出去,那个法门也修不了,听说有西方极乐世界,听说念佛能往生,管他能不能往生,我念了再说!”“反正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肯定能往生,可是别的法门又修不了,没办法,念佛吧!”这个时候,他心里还不是很肯定,他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来念佛的。但是,没有关系!这个时 候,他的因缘就来了,他就听到释迦牟尼佛在此岸发遣说 “你要过去!”阿弥陀佛在彼岸呼唤说 “我保护你!”一个人没有感受到“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他是很难老实念佛的。

(四)两处重点

这个比喻当中有最重要的两段话,第一段就是“西岸上有人唤言” :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这就是解释《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

第二段 :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劝我们应当信顺二尊之意,不顾贪瞋水火,只管念念称名,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