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文学的起源

2023-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甘草国老

一、人类的起源

在夏朝之前,“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连”,文学是依附于人类而生的,先有人,而后才有文学。讲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文学。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社会发展最开始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大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前)也就是据现代四千年左右。

1、  元谋人。发现于云南,距今170万年前,已经发现在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原始、未打磨石器,火也开始被使用。

2、  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距今前70万年-20万年,可以使用和保存火种,较元谋人大大进步。火的使用和保存,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  山顶洞人,属晚期智人,距今3万年,学会人工取火。

摩擦取火(钻木取火)、打火石取火等等。会打磨、钻孔,把一些简单的天然物品穿起来作为装饰戴在身上,显示人类有了审美意识,而文学是一种美的体现,所以说文学的意识有了发展,远古的文化已经逐步形成。而且在这些远古人类劳作、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能了许多氏族部落。

(拓展:《易经》中八卦离卦,五行属火,火意象光明、明丽、美丽。而伏羲氏画八卦将属火的离卦赋予这样的意象,火和最初的美学意识也就有关联了。)

人类发展出众多的氏族部落。

有巢氏:拘木为巢,以避群害。

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

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神农氏:教民耕种,发明耒耜,尝遍百草,发展贸易。

《易·系辞》云:“神农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下图其他部落:(九夷,防风氏等等)

社会发展除了形成部落这种社会组织之外,也形成最初的远古文化,如:母系氏族——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柔美的器形和图案,与女性的柔美结合。

仰韶文化

父系氏族——龙山文化,黑陶为主,体现冷峻力量,父系的力量。

龙山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了我们熟知的一些传说人,三皇五帝(说法不一,不是固定的)

三皇:燧人、神农、伏羲。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

儒家依靠这些传说,称颂当时是天下为非公的“大同社会”:没有阶级,集体劳作。

二、文学是如何产生的?(所有为公的时候,无私有,当私有产生的时候)

文学是属于文化的,文学的起源说:劳动说。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成劳动:

1、  劳动过程中的自然“呼声”。为了做一件事共同发出的声音,产生了节奏。

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米。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来,这就是最早的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2、呼声添上“意义”,就成为了诗歌

传说夏禹是涂山氏女所唱的“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

《诗经》:“于嗟麟兮”,“猗嗟昌兮”

麟之趾(《诗经》国风·周南)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猗嗟(《诗经》齐风)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解释: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文学虽然产生和形成,但是拘囿于当时的生产条件,最初只是口头流传,并且和原始的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有了文字,才逐渐有人记录下来(文字产生于何时,并没有太多的历史考证,没有证据显示夏朝已经有文字,但是到了商朝,甲骨文已经很成熟)。

3、远古歌谣

这些歌谣流传下来很少,但也有一些作品。.

《弹歌》(二言句式)

《吴越春秋》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通肉)

翻译:断竹—砍伐竹子;继竹---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飞土—用制作的弹弓装上土丸,进行射击;逐肉---射击鸟兽获得食物。

这首民歌,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翻译: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昆虫不要繁殖成灾。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表达人对自然界发出的一种咒语,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渴望和期盼。

在歌谣里面也有一些“伪作”,是后人所写。

如 :击壤歌(拿着棍子或棒子击打土地而歌)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解析: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啊。

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啊。

《南风歌》相传为虞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此古谣以舜帝的口吻,说世间万物迎承薰风的恩泽,抒发了中国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表达了作者为民着想,以民之忧为己之忧的思想。

总结。文学的起源之一就是歌谣,主要是素材太少。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征是: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功利性和无阶级性。主要用于大自然、祭祀、劳作时,是无阶级性的,大同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