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 【英】萨默塞特-毛姆
刀锋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1-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被世人称为是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正因如此,每次拿起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期待,期待着又一次的愉悦与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在其194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刀锋》中,毛姆更是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姓名出现在整个故事当中,更是为畅快的阅读过程增加了新奇的成分。
我一直坚持阅读纸质书,《刀锋》自然也没有例外。当看着未读部分的纸张随着故事的进展慢慢变薄时,心中莫名其妙地总有一丝意犹未尽的紧张和不舍,似乎不希望故事尽快结束。然而,当真的读完最后一页时,一种怅然若失的空虚、无助的感觉却又慢慢从心底升起,迷茫的双眼似乎看到对面的毛姆已经站起身来,敲掉烟斗中的烟灰,穿上了风衣,摊开已经抓起白色礼帽双手对你说:故事就是这样,怎么想是你自己的事情……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远不及我预先想象的那么强烈,甚至,我认为根本不应该使用“震撼”这个词。确切的说,合上书本,心底剩下的只有困惑,或者是一团模糊的空白。如果非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那我承认,我只能给出三星的评判。
毛姆不屑一顾却又认真地说道:
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呃……好吧……
-2-
本书的背景设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的1919年,而本书的主人公——拉里——尽管刚满20岁,却已经算是一战的老兵了——他在不满18岁时就加入了空军,成为了在法国作战的飞行员。
对于没有亲身参与战争的人来说,战争的残酷以及时刻面对死亡带给士兵的恐惧与震撼我们根本无法感同身受。在一次任务中,拉里目睹了他最好的战友为了救他而牺牲。
不到一个小时前,还跟你有说有笑、活力十足,如今却成为一具冰冷的遗体。一切都这么残酷,毫无意义而言。你不仅会想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还是只能可悲地任凭命运摆布?
被这些问题困扰的拉里在战争结束回到美国后,拒绝进入大学深造,也排斥找一份工作。最初,这些都被他身边的人所理解,毕竟他在战场上经历了那么多。但在退伍一年后,仍旧享受“游手好闲”的“闲晃”生活的拉里,已经不再被主流价值观所接纳。
拉里渴望寻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毛姆与拉里较为正式的第一次谈话发生在芝加哥一家附设图书馆的会所,当时的拉里正聚精会神的阅读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心理学原理》。那时的拉里显然并不认同毛姆关于让其接受大学教育的建议:
大学教师的人生阅历广,你学得也会比较快,如果没人在一旁提点,免不了要走许多冤枉路。
或许吧。我并不怕犯错,搞不好会在其中一条冤枉路上,找到人生的目标。
那你的人生目标是?
问题就在这里,我也不太清楚。
那你想做什么呢?
鬼混。
当然,迷惘中的拉里并没有选择鬼混,而是选择前往巴黎去自由自在地整理自己的想法以期找到未来的方向。
选择的方法则是读书!
在巴黎的两年中,拉里每天都会花8-10个小时读书,法国文学所有的重要作品几乎都念过。读懂《奥德赛》的原文让他兴奋,仿佛只要踮起脚尖伸出手来,就能碰到天上的星星;领会了斯宾诺莎的作品,让他感觉就像乘着飞机,降落在万籁俱寂空气清新的高原那般开心;而阅读笛卡尔的作品,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自在、优雅,又让拉里的精神生活美妙又充实。
我的精神生活多么美妙,体验有多么丰富,没人可以设限,这样的生活才幸福。而唯一能跟它媲美的经历,就是独自驾着飞机在天空翱翔,越飞越高,四周无边无际,让人沉醉在无限的空间里,这种感觉无与伦比,远远超越世俗的权利和荣誉。
所有这些阅读行为,只因为拉里想要寻求心中问题的答案:他想确定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楚为什么有邪恶存在?也想知道灵魂是不是不死,还是身体的死亡就是终点……
而所有这一切,在主流价值观眼里,这种没有实用价值的读书行为只是在逃避责任,只是用佯装的努力来掩盖实际的偷懒。因为做人必须勤勉,男人就应该工作,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也是造福社会的方法。
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为自己没有变现能力的读书行为感到了羞愧……
-3-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拉里的人物设定。
海明威在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说道: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应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
这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怀着梦想,为了捍卫世界民主争先恐后地加入了战争。一战结束后,这批年轻人离开了战场,在反思战争的同时,开始寻找能够重新指引他们生活的思想和文化。他们中的很多人来到了巴黎,企图在欧洲文化中心找到他们心中的答案。
美国青年拉里,或许就是英国作家毛姆眼中的“迷惘的一代”。
拉里的家世背景还算不错,父亲是耶鲁大学专攻拉丁语系的助理教授,母亲是费城的老贵格会成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他们都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留给拉里一笔不算丰厚的遗产。也就是说,拉里拥有一定的资产,即使不工作,也可以维持还算体面的生活。
这完全是新时代最佳的择偶对象:有车有房、父母双亡。但这样的人物设定能代表迷惘的一代吗?而且,在本部作品中,拉里最终是否探寻到了人生的意义了吗?
我不认为毛姆给出了让人满意的答案。正如本书的导读所说:
“拉里的故事到此为止,固然不尽完美,我也无可奈何。”对读者而言,也是如此。《刀锋》结局沉默的余音中,人性的枷锁再现,无从解脱。
每晚,我也喜欢在淡黄色的灯光陪伴下躺在被窝里思考人生,我也总在拷问渺小的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中存活究竟有什么意义?当我因为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充满了困惑与不解而无法入睡时,我其实很清醒的知道,这只是晚睡强迫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