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言毒语~Geschichte~

近代英国也有鸦片滥用的行为,为什么没像中国一样产生恶劣影响?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7人  毒言毒语

晚清年间,鸦片在我国泛滥成灾,这其中固然有满清政府的责任,但英国东印度公司充满野心又贪婪的商家,大肆将印度殖民地的鸦片倾销至中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清廷下令查禁鸦片进入时,英国政府不惜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促使鸦片销售在中国全面“合法化”。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之后,吸食大烟(鸦片烟)已然成了清朝社会的潮流,从官员、绅士、幕僚、胥吏、兵丁,以至皇宫里的太监,没有不吸食的阶层。有钱的上层阶级的吸食上等精制烟土,没钱的下层阶级吸食粗糙烟土。

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都知道毒品危害巨大,所以都会当时有这么多人吸食感到疑惑。其实在鸦片战争前后,世界各国并没有毒品的概念。大多数中国人只是把鸦片当作一种大烟来吸食,且当时并不是只有清朝流行,在世界各国都同样有吸食群体。

例如英国贩卖鸦片到中国,其实对其国内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为英国奠定印度殖民统治基础的孟加拉总督罗伯特·克莱武就是一个鸦片瘾君子,晚年由于长期吸食鸦片 导致各种病症,最后在毒瘾和绝望中自杀。

鸦片战争前后,在英国国内鸦片的滥用的群体也不少,却为什么没像中国一样产生恶劣的影响?这就要从鸦片的产地、种类,吸食的方法、群体、以及认知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两国的鸦片来源地不同

鸦片来源于罂粟,因此哪些地区罂粟种植较多,必然就会导致周边地区的鸦片泛滥。在晚清时期,罂粟的主要产地在东南亚的孟加拉,从地图看就知道流通中国非常方便。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鸦片吸食群体就已经不是少数,有着天然泛滥的基础。

而英国处于欧洲,鸦片的来源只能从中东局部地区零星的罂粟种植区过来,流通非常不方便。更主要的是,当时英国科技较为发达,鸦片主要用来提炼制作成药品,因此不存在泛滥的基础。

两国泛滥的鸦片不一样

在清末泛滥的是鸦片烟,俗称大烟、福寿膏。其来源就是将罂粟的果实轻轻切开,将切口处涌出的白色浮汁干燥之后,经烧煮和发酵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从鸦片烟的俗称就能看出,中国的鸦片更多像现代的吸毒享乐。

与中国流行鸦片烟不一样,英国人当时泛滥的是从鸦片中提炼的生物碱-吗啡(也就是现在还在用的镇痛药-吗啡的鼻祖),在当时被称为鸦片酊。当时英国国内普遍将鸦片酊当作一种药品贩卖,所以就算滥用,危害也没有鸦片烟大。

两国鸦片吸食的方式不同

中国泛滥的鸦片烟,既然称为大烟,那么吸食的方式肯定是通过口鼻抽吸,即把鸦片放在烟枪里烧烤,然后抽吸产生的烟雾(俗称抽大烟)。这种方式主要在东亚的中国、以及有大量华侨华人的东南亚地区流行,相信很多人在影视、照片上见过。

英国国内的鸦片酊,虽然也泛滥,但多数是喝鸦片酒精酒(鸦片酊溶解在酒精里)。另外由于作为药品的鸦片酊通常剂量小,所以危害没有鸦片烟大,且上瘾性小,有些英国人甚至给婴儿都服食小剂量鸦片酊让其快速入睡。

两国鸦片吸食的人群不同

鸦片在中国又叫福寿膏,普通民众光是从名字就不会认为有什么危害,反而让当时的中国人都以为是一个延年益寿的东西,所以从市井小民到皇亲贵族都有吸食,其标志就是当时随处可见的大烟馆,甚至在很多乡间都有简单的大烟馆。

尽管鸦片酊在英国民间有泛滥的趋势,但是英国的中上层阶级,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在19世纪初就知其危害,认为滥用鸦片有害国民身体健康,因此持反对意见,非常排斥,因此在英国的泛滥的主要群体集中在民间。

两国政府对待鸦片的态度不同

尽管中国曾有过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但原因更多是看到英国走私进来的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影响到政府税收。因此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庭各地政府开始鼓励种植罂粟,企图用本土鸦片替代进口鸦片。当时,他们确实也做到,云贵地区的烟土后期反销出口。

而英国政府虽然纵容东印度公司贩卖鸦片,却是为了赚取大量贸易白银,同时也限制相关贩卖和种植的人员吸食鸦片烟。当英国国内的鸦片酊滥用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中国人的烟馆和吸食方法传过来后,英国政府在迅速颁布了《毒品药店法案》,断绝了鸦片在英国的泛滥。

综上:可以看出鸦片之所以在中国泛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上层阶级的认识,以及官方的禁烟态度。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庭的天朝上国梦被打碎,按道理更应该认识到鸦片之祸害,然上层不仅没有意识,默认了洋鸦片销售的合法化,更是变相鼓励国民种植,吸食鸦片,以及来维持其政权的开支,这股歪风邪气一直影响到民国。

另外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国力昌盛,民众视野广阔,整体素质水平高,因此早期鸦片酊的滥用只能算是治病出发的一种陋习,且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而被打碎天朝上国梦的清朝来说,整个国民之间充斥着迷茫、绝望的情绪,大多数于是沉浸在鸦片带来的快感和麻林之中,已然把鸦片烟当成生活的必需品,给国家带来的影响自然非常恶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