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的信仰
01.弦高犒师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28年,郑庄公去世,公子兰继承君位。秦穆公欲乘郑国国丧之机,攻打郑国。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机智地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弦高救国02.马邑之谋
西汉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雁门马邑一带的豪商聂壹出于对匈奴的熟悉和对西汉边患不息的焦虑,通过王恢向武帝建议,和亲之后汉朝已经取信于匈奴,只要诱之以利,必定能将之击溃。
于是聂壹奉命以自身作饵,亲到匈奴阵营,向单于诈降,便称自己能斩杀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举城投降,然后可尽得该城财物。单于信其言,又贪其利,便立刻策划起兵。聂壹回汉后,以一名罪犯的首级讹称为马邑长吏之头,以示时机已至,引诱匈奴军深入重地。
计划本来顺利进行,谁料单于在行军之际,发现城野之间只见牲畜,不见一人,于是起了疑心。他派兵攻下一个碉堡,俘虏了一名尉史。该尉史揭穿了早已有三十多万汉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真相,识破阴谋的单于大惊退军,汉军设伏全无用武之地。王恢判断形势后,认为已经错过了袭击匈奴军辎重的最佳时机,于是决定收兵回师,马邑之谋遂以失败告终。
《汉武大帝》聂壹剧照聂壹的下落在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他有个后代特别有名,就是三国时期的魏将张辽。有人会有疑问,聂壹姓聂,何以子孙姓张呢?或许马邑之谋失败后,他的子孙已无法以真姓名在边塞小城立足,故更姓为张。
张辽在随曹操攻打乌桓时曾遇到匈奴大军,奋力拼杀,斩杀匈奴单于,也算是了祖宗之愿。
央视版《汉武大帝》马邑之谋的结局则是,匈奴察觉是汉军埋伏后,当场斥责聂壹,聂壹临危不惧,义正言辞,英勇就义于匈奴军中。
03.崖山之战
宋末元初,南宋小朝廷面对草原铁骑的凶猛攻势,虽顽强抵抗但无奈败势已定。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元将张弘范率军追击南宋流亡小朝廷,并在崖山拉开总攻态势。元军势猛,宋军虽号称船千艘,人众二十万,但很多都是文官、女官及流亡百姓,势不能敌,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
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少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壮烈殉国!
《宋史》记载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民族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张世杰突围后,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不幸溺卒于平章山下。
宋亡后,日本国举国吊孝,史书载:崖山之后无中华。
崖山之战04.抗日女战士
国人在日本留学期间听到日本左翼侵华老兵讲述的他的经历,并看到了他收藏的照片。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军中队进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的武装抵抗。后来,他们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国人,其中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妇女。
鬼子兵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妇女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负责指挥这次抵抗。
鬼子要成本华投降,成本华轻蔑地看着鬼子,一言不发。随军的日本记者拍下了一些照片。
鬼子就把成本华连同其他参与抵抗的中国人关押起来。然后,鬼子们轮奸了成本华。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参与了这次野兽般的强暴。
几天后,鬼子要撤退,他们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把抓住的中国人全部刺杀、枪杀。
在枪杀、刺杀中国人时,鬼子把成本华捆绑着,带到现场,让成本华观看他们的杀人表演。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们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她的嘴角。
行刑前的成本华,眼神告诉你什么叫视死如归杀完几十名中国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和县古老的城墙脚下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斑驳的城墙,照着狞笑着的鬼子,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
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成本华拍照。成本华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然后,理一理凌乱的头发,面朝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
拍完照,几个鬼子发疯般地把刺刀插进了成本华的身体。
成本华雕像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和照片时的心情,热血冲顶,热泪盈眶,说不清是愤怒还是自豪,是心碎还是心疼。
脊梁历史典籍汗牛充栋,每当读到这样的章节,总会让人击节赞叹,近代的故事沉寂于民间,每每听到总会让人泪流满面。这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一种生生不息,蓬勃向上,永不沉沦的伟大力量。
有国才有家,国强家才兴。这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几乎成了一种信仰,连绵不断地滋养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坚强地生存,隐忍地壮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能想到300年前的明末就有人说出这样的话吗?
“若使后人安享太平,此刻即使流血断头,在所不惜”,当你听到这样的话语能不为之动容吗?
我们相信锅与碗的哲学,我们信奉国与家的道理,我们坚信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我们每个小家兴旺发达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安享生活,实现梦想的后盾。
这就是中华民族每遇危难必精诚团结,焕发出巨大力量的奥秘所在。
当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有人出人时,四川同胞心里,“国就是家”的感觉是如此真切。当他们从危难中一步步走出,面对镜头喊出“感谢全国人民”时,全国人民是如此之近,如此之亲切,无论你在塞北边疆还是江南水乡,无论你是做工务农还是当官求学,他不再抽象,具体到伸手可触。
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赶往汶川前线,面对已经变为瓦砾废墟的城市和死伤严重的群众,以及正在紧急施救的解放军官兵和其他救援人员,他站在一块高高凸起的废墟上讲了几句话,讲到最后一句“英雄的中国人民是永远不能战胜的”时,他已激动的不能自已,而我在电视机旁忽然之间一行热泪似从心底流出。
汶川救援 众志成城这是多么伟大和英雄的一个民族,坚强隐忍历经劫难,每逢危难必众志成城。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平时尔虞我诈,只有逼到绝境才能携手协作。我却觉得这正是中国人的伟大,每逢绝境,定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这样的力量不可能天天都释放。而它的伟大就是,关键时候总能释放出来,而且排山倒海,无所不及。
壮哉,我中华!
适逢大国崛起之际,惟愿我辈团结一心,共筑强国之梦。
忽然想起梁启超先生百年前所写下的这些话,当然他针对的是中国少年,今日恰逢青年节,想起青年对于国家的责任,借用在此。
“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0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