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赚钱的多少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65人  断刺飘雪

今天早上看资本论,提到利息。利息的产生,是用有资本的货币资本家,把钱借给有生产资料的产业资本家进行生产。而产业资本家把获得的利润,分一部分给货币资本家,这就是利息的本质。货币资本家只要通过不断的把资本借出收回,他的资本就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轻轻松松的方式下,就能赚到利润。就使得资本市场变得十分火热,金融也就越发成长。

这个场景,在21世纪的今天,也同样常见。目前是市面上,最赚钱的行业就是信贷,其中以高利贷利润率最高(虽然它是违法行为)。金融学成为了这些年最炙手可热的大学学科,各种高端人才都投身金融事业。在庞大的资本流动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致富神话,仿佛只要进入了金融行业,离赚大钱就靠近了一大步。

这让我再次想起我一直存在我内心的疑问,是不是我们的成功就一定要靠金钱来衡量呢?

如果现在随便问个人,什么是成功。我相信大部分的答案都会是:有车有房有钱。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什么行业赚钱就去做什么行业。不论这个行业是否是内心想要从事的。曾听过一个观点,如果当所有人都以赚钱为工作动力的时候,那整个社会将停滞发展,甚至出现倒退。

试想一下,如果高端人才都去做金融,研究如何能更好更快的收割韭菜们的钱。剩下那些实在没实力的人去做社会基础建设的工作,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孩子们的教育感到不安?那些所谓的虐待孩子、体罚学生的老师们,那些仅仅学会了皮毛就给人诊断病情的医生们,那些想着节省成本,用大量农药饲料种菜养殖的农民们。他们会给孩子、给病人、给食用者带来多大的损害呢?

说到钱,不得不说到一个词:财务自由。也被调侃为:睡后收入,就是即使睡觉也能赚钱的情况。如果套用马克思的理论,财务自由其实就是自己不用劳动,而白得别人的劳动。所以,财务自由只能是少部分人,他们垄断了某些资源或技能,使得别人不得不用劳动来换取。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拥有了别人没有得技能,最终可能的结果就是,大家又退回到了最初的以物换物的条件。因为所有人都不劳动了,也就没有交换的价值了。

所以,当一个社会的风气都是在向钱看,鼓励多赚钱时,这个社会会很浮躁。巧的是,马克思在解释完利息后,接着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设竟有过大数的资本家,把他们的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结果便会是货币资本的价值异常减低,利息率异常下降。马上会有许多人发觉,靠利息生活,已经是不可能的,因而,不得不变成产业资本家。——《资本论》第三卷P266

当大家都做金融了,贷款的人少了。为了能把钱贷出去,只能调低利息。当有钱的人发现放贷赚不到什么钱的时候,就会转回头去做实业。这就是马克思对利息变动的预测。

说到这里,还有两个例子想说。第一个是中兴的芯片事件。有报道说,中国也曾经有研究过芯片技术,但是发现投入产出差距太大就放弃了。是没钱研究吗?可能是觉得资金周转太慢所以放弃吧。第二个例子是,有一名科学家在欧洲开行业论坛会议时,和欧洲的科学家争执关于中国航天技术的问题。中国科学家说,中国已经完成了载人飞船的升空了而欧洲还没有。而欧洲的科学家反驳到,如果欧洲也有中国的经济体量,也早就飞上太空了。这两个例子的含义自行体会了。

钱不是万能,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可是总有一些人,对钱却没有那么执着。他们可以放弃城市的安逸,去贫困山区支教数年。他们可以放弃高薪机会,去教导初中高中。他们也有领着一般的薪水,专心研究某项技术。更有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来守护着祖国的安定。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他们的生活依旧是成功的。他们活出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我们却成了我们当初讨厌的人。

金钱只是社会发展顺带而来的结果,而社会的前进往往是那些不逐金钱的人而带动的。作为一名普通人,追名逐利是常态。但,在转到钱后。提醒自己,回报社会,并且不要变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