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或弱势文化
最近刷快手,一直关注中东局势,联想到了许多,我不由的想到了,咱们国家遭遇的日本侵略战争,同样的遭遇,巴勒斯坦的遭遇跟当年的咱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又想到耶路撒冷,想到遥远救世主的里面芮小丹的耶路撒冷之行,作为三大圣教之地,人们都在坚信不疑的相信上帝会拯救他们,会带他们脱离苦海。
而实际上呢,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规则面前,什么道德伦理,什么社会秩序, 有个毛用呀。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是不是胜利者就是强势文化造就的,正如现在的以色列,而作为国破家亡的巴勒斯坦就难道就要归咎于弱势文化吗?
那么咱们国家发展,咱们的文化,是弱势文化还是强势文化?
如果是弱势文化,那么我觉得咱们国家几十年来发展是足够优秀的,这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是强势文化,那么咱们老百姓,我总觉得处于压抑苦闷之中。
脑子比较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
我觉得什么事情,都不能盖棺定论,观点只是别人的,别人的经验是他走过的路,我们如果拿别人的经验来对照自己的生活,多少有点蒙着眼走路,蒙对了我们别人说的对,掉坑里了,就说别人不靠谱,所以说观点这个东西,这个观点,那个观点,都只能借鉴,不能实用,甚至还有害。
你看,咱们国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弊端是有的,但是国富民强也是可见的,个人的贫穷是个人的原因,总不能啥事埋怨政府吧。
咱们的文化,先抛开强势弱势文化之说,是有毒的,但也是有生机的,否则也不能延续两千年。
有毒的,就是自古以来,一直就是国富民穷。但有生机的,国家虽然被侵略,但却从来被征服。
儒家文化,你说它好还是不好,虽然我没有多深研究,但它的孝顺父母,和睦邻里,等,就挺好的。
但国人总喜欢用道德来对他人评头论足,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说三道四,正如身边亲戚朋友,尤其是父母对待孩子总说,你妈为了做出什么牺牲,你爸为了累死累活的,之类的话。你说,孩子听了会感恩,还是会觉得压力特大,有负罪感?
那么咱们的文化要归于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呢?
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的态度是不是属于破格获取,就像强盗打家劫舍一样,不用奋斗努力就能直接获取财富?这样的行为,是强势文化吗?
咱们都看过遥远的救世主,都明白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弱势文化就是靠天,靠地,靠父母,靠孩子,就是不能靠自己,强势文化则是抛弃幻想,只靠自己,尊重客观规律。
这是我目前的理解。
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靠自己,不信天命,这就很受用。
觉得,靠他人是一种危险的心理,这种危险不是指威胁生命与财产,而是把自己的期待放在他人身上,若他人是好人,大家都好,若他人如以色列之流,巴勒斯坦不就是典型吗?
镜头下的巴勒斯坦人,看的真是心疼,又无能为力,他们整日呼吁人道主义,整日乞求上帝发慈悲,可他们信仰的上帝呢?
以前总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只信金钱,但换位思考一下,古往今来这就是国民性,一直停留在温饱线上,面对现实,吃饱穿暖才是最该考虑的问题。
面对现实,就决定了什么有用,就用什么,无用功的事一点都不做,连文学作品,都要赋予它各种意义,正如我们从小到大,啥事都要有意义,都要有个说法,这是我们文化渗透到骨髓里的东西,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除非自小在国外长大。
你发觉了吗?咱们国家对外的态度和策略,就是我们生活中,我们一家人对他人的态度,客客气气,大大方方,尽管自己缩衣节食,吃糠咽菜,在面子上一定做足,我们穷的时候,受了委屈,就回骂几句,但不还手,怕互殴又要花钱治病,等我们有钱了,底气足了,别人不敢惹我们,我们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就不记仇,国与国之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呗。
一个人的觉醒,我觉得自悟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经历和刺激。
看过王宝强的道士下山吗?他如果在山里一辈子修行,修到死,也难以悟到人生的真谛,经历了,痛苦了,回头了,醍醐灌顶了,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聊着聊着就聊远了,就这样吧。